鹏辉能源最新回应投资者提问时明确表示:目前公司主要储能产品基本处于满产满销状态,相关产品价格较今年上半年已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同时,公司储能产品已出口至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多个地区,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实现大幅增长。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关注,在当前全球储能需求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关键。
从公开信息来看,鹏辉能源的产能利用率已经逼近极限,反映出其在储能赛道上的强劲订单支撑和客户认可度。而“价格上涨”这一表述更值得注意——通常情况下,电池产业链长期面临成本下行压力,电芯价格持续走低是常态。但如今鹏辉能源敢于提价,说明供需格局正在发生逆转,储能电芯正从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至少在其主营的产品线上已具备议价能力。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的快速扩张成为另一大亮点。尽管行业调查资料中并未提及具体国家或项目,但能覆盖五大洲并实现销量同比显著提升,意味着公司的全球化布局已初见成效。尤其是在欧美等对储能系统安全性、循环寿命要求较高的市场,能够站稳脚跟,侧面印证了其技术实力和品控水平。
我看了下盘面数据,虽然今日股价收跌5.85%,报47.17元,成交额达14.48亿元,但这种调整或许更多是短期交易行为所致。毕竟,在整个新能源板块仍处估值重塑阶段的大环境下,一家企业能实打实地做到“满产满销+涨价+出海放量”,已经是极为稀缺的基本面信号。
在我看来,鹏辉能源当前的状态恰恰是中国制造业从“卷价格”转向“拼实力”的缩影。当同行还在为产能过剩发愁时,它却因产品适配市场需求、海外渠道打通而迎来量价齐升。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年来在技术研发、质量管控和国际认证体系上持续投入的结果。
当然,也要清醒看到,储能行业整体仍面临无序竞争、品牌集中度低等问题,就像其他传统行业一样。能否把眼前的高景气转化为长期的品牌壁垒和技术护城河,才是决定鹏辉能源能否真正脱颖而出的关键。但至少现在,它已经跑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