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思科技突然被百余家机构扎堆调研,机器人出货量首次曝光——预计今年人形机器人出货3000台以上,四足机器狗达10000台,2026年核心部件与整机规模将翻番。就在市场热议之际,华金证券于11月23日果断给予“买入”评级,引爆智能硬件赛道新想象。
从消费电子到具身智能:平台化转型提速
我观察到,蓝思科技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业务重构。这家原本以手机防护玻璃起家的龙头企业,已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线,而是依托在材料、结构件和精密制造领域的长期积累,向“全产业链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全面升级。特别是在AI硬件加速落地的背景下,公司系统性地将消费电子领域的垂直整合能力迁移至机器人赛道。
11月18日,占地400亩的蓝思智能机器人永安园区正式投产,具备年产50万台具身智能机器人等AI硬件产品的产能。该基地贯通了从新材料研发、核心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的完整生态链,标志着其机器人业务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目前,公司已切入北美及国内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的供应链,关节模组、灵巧手、结构件实现批量交付,整机组装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业绩稳健增长,资本与产业双轮驱动
财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转型动能。2025年前三季度,蓝思科技营收达536.63亿元,同比增长16.08%;归母净利润28.43亿元,同比增长19.91%,第三季度营收更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这背后不仅是消费电子需求回暖的支撑,更是其在智能汽车、AI眼镜、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布局成果的初步释放。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动作频频。继2025年7月登陆港交所后,公司近期再获超百家机构调研,融资余额持续攀升,显示资金对其战略方向的认可。这种“资本+产业”的双重布局,正在为其向全球顶级AI硬件制造平台跃迁提供强劲动力。
当然,华金证券也在研报中提示了下游需求波动、同业竞争加剧以及新品研发不及预期等风险。当前机器人产业仍处早期阶段,商业化节奏和客户订单的稳定性还需持续跟踪。但我们认为,蓝思科技凭借深厚的制造底蕴和快速响应能力,在这场端侧智能硬件的变革中已占据有利卡位,未来成长空间值得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