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蓝思科技旗下蓝思智能机器人永安园区正式投产。这个占地400亩、厂房面积约18.9万平方米的新基地,具备年产1万台大型自动化设备及50万台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能力,标志着蓝思科技在AI端侧硬件领域的战略布局进入实质性阶段。
从现场信息看,这一投产仪式规格颇高。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李小平、浏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雄文等政府官员亲自出席,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现场介绍了园区建设背景与战略规划。王雄文在致辞中对蓝思科技的创新精神与责任担当予以高度肯定,并承诺浏阳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
仔细分析新基地的产能规划,发现其业务方向明确聚焦三大领域:智能装备、具身智能和AI服务器。在智能装备方面,蓝思自2016年布局以来已累计交付超过2000个智能制造项目,服务涵盖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智慧零售终端等多个行业。具身智能领域则构建了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组装的垂直整合平台,包括液态金属等创新材料研发、精密制造加工能力、六维力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已切入北美及国内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供应链,关节模组、灵巧手、结构件已实现批量交付。根据规划,2026年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和整机组装规模将实现翻几番,2027年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狗出货量目标稳居全球前列。这种明确的量产时间表,显示出公司对技术成熟度和市场需求的信心。
从战略层面观察,蓝思科技正在系统性地将三十年来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精密材料、结构件及垂直整合制造能力,迁移至AI硬件新赛道。周群飞强调不做单点创新,而是聚焦材料+工艺+设备的系统性突破,从消费电子的UTG玻璃和3D玻璃,到液态金属和钛合金精密加工,再到机器人头部和关节模组,已实现AI端侧核心领域的技术全覆盖。
这种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在成本控制和快速响应上的优势确实明显。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全球制造布局的成型——以长沙为核心、东南亚为支撑的机器人全球制造网络,海外产能将重点服务北美等国际市场。这种布局既考虑了地缘政治因素,也体现了对全球市场的战略考量。
在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公司从AI服务器机箱结构件起步,逐步拓展至液冷模组、固态硬盘等关键模组。目前机箱结构件已实现批量出货,固态硬盘组装预计2026年实现规模化量产。这一布局与具身智能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构建了完整的AI硬件生态。
与此同时,公司公布的三年攻坚计划明确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端侧硬件、多模态融合技术及新型材料工艺,目标成为AI端侧硬件制造领域的全球龙头之一。这一战略定位与当前AI从云端下沉至终端设备的趋势高度契合。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这是蓝思科技继今年7月成功登陆港股后,在资本+产业双重布局的重要落子。业内分析认为,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业务正在重塑企业的估值逻辑。不过,产业转型需要时间验证,新业务对业绩的实际贡献仍有待观察。
浏阳经开区锚定人工智能+战略,构建一核引领、四向发力、全域赋能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蓝思智能永安园区的投产确实为区域智能产业发展增添了重要增长极。但智能制造产业的集群效应与规模优势形成需要过程,后续发展仍需持续关注。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