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园区不简单
今天蓝思科技的智能机器人永安园区在浏阳正式投产,省市级领导都到场站台。作为消费电子玻璃龙头,蓝思这几年转型动作很大——从给苹果做玻璃盖板,到现在年产50万台具身智能机器人,这步子迈得够大。
从现场信息看,这个400亩的园区重点布局三大方向:智能装备、具身机器人和AI服务器。特别是具身智能这个赛道,蓝思已经给国内外头部企业批量供应关节模组、灵巧手等核心部件。要知道,人形机器人现在还处在实验室走向量产的关键阶段,谁能先把供应链跑通,谁就占了先机。
转型逻辑是什么?
周群飞在讲话里提到个关键点:AI正在从云端“下沉”到终端设备。换句话说,以前的AI主要靠大数据中心运算,现在手机、汽车、机器人这些终端设备也要具备AI能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蓝思要把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精密制造经验,迁移到机器人赛道。
他们搞了个“三年攻坚计划”,重点突破液态金属、六维力传感器这些硬核技术。这种“材料+工艺+设备”的全链条能力,确实是制造业公司的护城河。不过也有投资者嘀咕:消费电子和机器人毕竟属于不同行业,跨界能做成什么样还得观察。
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蓝思这次投产恰逢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推迟量产。业内预计2026年可能是行业爆发的“iPhone时刻”,高盛甚至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能到2050亿美元。这种背景下,蓝思的垂直整合能力如果真能兑现,对湖南本地的智能制造产业链会是强力拉动。
浏阳经开区现在搞“人工智能+”战略,已经聚集了一批智能装备企业。有政府背书,加上蓝思这种龙头带上下游,确实容易形成集群效应。不过参照祥鑫科技等竞争对手的动态,这个赛道未来竞争只会更激烈。
提醒一句
二级市场最近对机器人概念很热情,但要注意两点:一是技术迭代风险,比如特斯拉机器人方案如果有重大调整,供应链可能得推倒重来;二是商业化进度,现在还没看到哪个企业拿到天量订单。
作为老韭菜,我建议关注蓝思的季度报告里机器人业务占比变化,这才是实打实的指标。至于估值重塑的故事,让它再飞一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