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动向再度引爆市场关注!2025年三季度,QFII新进重仓154只个股,其中力星股份成为最大赢家,单季获6家QFII机构集体增持,新增持仓市值达3.14亿元,摩根士丹利、瑞银、高盛、摩根大通等顶级外资悉数现身其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这一罕见的“组团入场”信号,背后究竟释放了怎样的战略意图?
QFII布局浮现:从分散试探到共识凝聚
随着A股三季报密集披露,QFII的调仓路径逐渐清晰。整体来看,外资在本季度呈现出“广撒网”与“重点突破”并行的特点。Choice数据显示,QFII三季度新进入154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显示出对A股资产配置的持续加码。而在这批新进标的中,力星股份以6家QFII同时增持位列榜首,初灵信息、中策橡胶、联环药业等也获得多家机构青睐,表明外资正在从泛化布局转向聚焦具备明确成长逻辑的核心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参与力星股份建仓的机构阵容堪称豪华——摩根士丹利国际、瑞士联合银行(UBS)、摩根大通证券、巴克莱银行、高盛国际及中信证券资管(香港)均出现在其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占比超8%,充分体现了国际主流投行对该标的的高度共识。
力星股份为何被外资集体押注?
力星股份(SZ300421)作为国内精密轴承滚动体龙头,主营业务涵盖高精度钢球、滚子及氮化硅陶瓷球,广泛应用于汽车、风电、轨道交通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其核心看点在于:是国内唯一具备G3级高精度钢球量产能力的企业,并已进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体系。
尽管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81%、净利润增长1.83%,增速相对平稳,但外资更看重的是其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卡脖子”突破能力和未来增量空间。特别是在人形机器人加速产业化的背景下,微型高精度轴承球需求有望爆发,这或许正是吸引多家QFII提前卡位的关键逻辑。
此外,技术面也显示积极信号。10月20日至24日连续多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大幅净流入,即便在股价上涨过程中仍现“量价齐升”,说明有长期资金持续吸纳筹码,而非短期博弈。
外资策略分化中的统一方向
从整体QFII持仓看,主权类资金如阿布达比投资局偏好周期成长股,而欧美投行则更集中于TMT、先进制造等高确定性赛道。虽然风格各异,但在成飞集成、联环药业、星网宇达、力星股份等一批先进制造标的上形成了明显交集,反映出当前外资正主动收敛战线,聚焦政策支持、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空间大的细分领域。
可以判断,QFII对力星股份的集中增持,并非偶然性交易行为,而是基于产业升级趋势下的战略性配置。这类动作往往具有较强的风向标意义,值得市场密切关注后续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