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孚通信控股股东拟询价转让850万股,占总股本1.09%,消息一出市场关注升温。但这不是“跑路”,而是典型的股东资金管理动作——我观察到,此次转让机制设计严谨,接盘方锁定为专业机构,且有6个月禁售期,对股价冲击有限。
理性看待减持:非信号性事件,而是结构性安排
这次转让的主角是控股股东苏州天孚仁和,持股比例高达37.95%,即便出让850万股后仍牢牢掌握控制权。转让价格下限设定为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70%,按当前股价测算,实际成交价大概率具备支撑力,避免了“甩卖式”抛压。更重要的是,受让方必须是具备定价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且买入后6个月内不得卖出,这相当于把潜在抛压后移并过滤给了长期资金。
从动机看,公告明确为“自身资金需求”,并非对公司前景看空。事实上,类似操作在高成长赛道中并不少见——去年至今,第二大股东朱国栋也已通过集中减持和询价转让合计套现超10亿元,但公司经营并未受影响。这种行为更多反映的是股东层面的财富兑现与资产配置调整,而非基本面拐点。
行业背景:AI驱动下的光模块高景气仍在延续
我们不能脱离产业趋势来看这一事件。天孚通信作为光器件整体解决方案龙头,深度绑定英伟达等核心客户,在CPO(共封装光学)领域市占率达70%,1.6T产品订单已排至2026年。受益于全球AI算力扩张,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达39.18亿元,同比增长63.63%;归母净利润14.65亿元,增长50.07%,业绩持续高增。
同时,技术壁垒稳固——公司在硅光、高速封装等领域布局领先,净利润率长期维持在37%左右,显示出极强的议价能力和成本控制力。供应链方面,自建江西、泰国基地保障产能弹性,响应速度优于同行。
近期融资余额连续多日超60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达4.5%,说明杠杆资金依然积极介入。尽管ETF资金短期有流出,但机构调仓节奏与股东转让并不冲突,反而可能为长期资金腾出配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