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孚通信控股股东拟询价转让850万股股份,看似减持动作引发关注,实则影响有限。这一操作并非对公司前景的看空,而更像是一次**基于资金需求的常规资本安排**,背后逻辑值得深入拆解。
一次有节制的资本流动
此次转让方为公司控股股东苏州天孚仁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通过询价方式转让850万股,占总股本仅1.09%。尽管涉及金额不小,但关键在于其机制设计:这是一次非公开的定向询价转让,受让对象限定为具备定价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且受让股份设有6个月锁定期。这意味着交易不会直接冲击二级市场,也避免了短期内集中抛售带来的价格波动压力。
更重要的是,转让后天孚仁和仍持有公司约37.95%的股份,控制权稳固。这种“小步慢走”式的退出路径,显示出股东在实现部分收益变现的同时,依然保持对公司的长期信心。
业绩高增长支撑估值逻辑
我们不能脱离基本面来看待这次减持。天孚通信正处于高速成长期——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营收增速超60%,归母净利润增速超80%;今年前三季度营收达39.18亿元,同比增长63.63%,第三季度单季利润更是同比大增75.68%。公司作为光器件整体解决方案龙头,深度受益于AI驱动下的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浪潮。
股价从年初低点39.94元一度冲高至224.55元(前复权),虽近期有所回调,但仍处历史高位。在此背景下,股东选择适当释放部分流动性,属于合理行为。事实上,第二大股东朱国栋在过去一年内也已完成两次类似操作,说明这类结构性调整已成常态。
市场情绪与资金博弈并存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市场资金对天孚通信的态度呈现分化。融资余额在11月7日一度高达60.6亿元,显示杠杆资金积极介入;但随后几个交易日出现回落,两融余额降至55.9亿元左右。ETF资金流向也显示短期净流出,但11月11日后出现回流迹象。这反映出机构间存在调仓换筹的动作,而非一致看空。
综合来看,本次控股股东询价转让更多是**合规框架下的正常资本运作**,结合其比例小、对象明确、锁定期限等安排,实际冲击可控。真正决定股价走向的,仍是公司在AI光通信赛道中的核心地位与持续兑现的业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