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询价转让”背后,光器件龙头在打什么算盘?
天孚通信控股股东的一纸公告,让市场目光再次聚焦这家光器件龙头。11月14日晚,公司公告称控股股东天孚仁和拟通过询价转让850万股,占总股本的1.09%。消息一出,部分投资者本能地联想到“减持潮”,但细看规则会发现,这次操作更像是一场“定向交接”——转让对象限定为机构投资者,价格不低于市价七折,且受让方需锁定6个月。
“非典型减持”的深层逻辑
与普通二级市场减持不同,询价转让更像是一场“批发式”交易:大股东以略低于市场的价格批量转让给长期看好公司的机构,既避免直接抛售冲击股价,又能引入战略投资者。从天孚通信的案例看,转让比例仅1.09%,且控股股东仍持有37.95%股份,控制权未受影响。这种操作在A股并不罕见,宁德时代、中微公司等科技企业此前均有类似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天孚通信年内第二次股东转让。早在8月,第二大股东朱国栋就以88.55元/股的价格通过询价转让减持990万股。结合补充材料中提到的“近期A股多家龙头企业密集减持”,市场或许更应关注行业共性——高速增长期的科技企业,股东通过结构性调整优化持股比例,而非单纯看空。
AI浪潮下的“隐形冠军”
天孚通信的吸引力,离不开其光器件龙头的行业地位。作为光模块上游核心供应商,公司产品覆盖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光纤通信等领域。在AI算力需求爆发的背景下,全球数据中心建设带动高速光器件需求,天孚通信的业绩也水涨船高:2023年、2024年营收增速均超60%,净利润增速超80%;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3.63%,净利润增长50.07%。
补充材料中的行业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其技术壁垒:公司在硅光集成领域领先同业,CPO(共封装光学)技术已进入英伟达供应链,1.6T光引擎订单排至2026年。这种“卖铲子给淘金者”的商业模式,使其在光模块技术迭代中持续受益。
风险提示:高光下的阴影面
尽管基本面强劲,但投资者仍需留意潜在风险。
1. 客户集中度风险: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超80%收入,若主要客户需求波动或切换供应商,可能影响业绩稳定性。
2. 技术迭代压力:光通信行业技术升级迅猛,从800G到1.6T再到未来的3.2T,企业需持续投入研发保持竞争力。
3. 股东动作信号:短期内多名股东转让股份,虽不意味看空,但可能影响市场情绪。
市场会如何消化?
从历史案例看,优质企业的询价转让往往被市场解读为“引入长期资金”。例如补充材料中提到的宁德时代184亿元大额转让后,股价经历短暂调整后重回上升通道。对天孚通信而言,当前155元左右的股价较年内高点224元已回调约30%,估值逐步进入合理区间。若后续机构接盘踊跃,或成为情绪修复的催化剂。
值得注意的是,光模块板块近期波动加剧。一方面,AI算力需求确定性高;另一方面,市场担忧海外资本开支节奏变化。投资者或许需要更关注公司订单能见度和毛利率变化,而非短期股东行为。
(投资决策需结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本文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