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孚通信控股股东拟询价转让850万股,消息一出市场关注升温。但这并非“跑路”信号,而是一次典型的**大股东资金管理动作**,背后折射的其实是机构投资者对优质光模块资产的持续追捧。
一次理性减持,非基本面反转
此次转让方为控股股东苏州天孚仁和,拟通过询价方式转让850万股,占总股本仅1.09%。尽管比例不高,但因涉及实控人,容易引发市场联想。不过从规则设计看,本次转让设置了多重稳定机制:价格下限为前20日均价的70%,避免大幅折价冲击市场;受让方限定为具备定价能力与风险承受力的机构投资者;且受让股份需锁定6个月,杜绝短期套利可能。这些安排表明,这是一次有秩序、有门槛的股权流转,而非无序抛售。
更值得注意的是,天孚仁和当前持股比例仍高达37.95%(约2.95亿股),控制权稳固。结合此前第二大股东朱国栋也实施过类似询价转让,说明这类操作已成为核心股东进行财富管理的常态化手段,与公司基本面或行业前景并无直接关联。
机构接盘逻辑:押注AI算力长期红利
为何机构愿意承接?答案藏在公司的基本盘里。天孚通信作为光器件整体解决方案龙头,深度受益于全球AI算力基建浪潮。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达39.18亿元,同比增长63.63%;归母净利润14.65亿元,增长50.07%,其中第三季度增速更是双双逼近75%。业绩高增的背后,是公司在800G/1.6T高速光模块、CPO(共封装光学)等前沿技术上的领先布局,客户覆盖全球主流云厂商,绑定英伟达供应链,技术壁垒坚实。
我们观察到,即便在近期股价高位震荡背景下,融资余额仍维持在55亿元以上,处于历史高位区间,显示杠杆资金仍在积极介入。同时,ETF资金在短周期内出现净流入回升,说明部分配置型资金正逢调整逐步回补仓位。市场分歧中,不乏长期资金借道专业渠道悄然布局。
综合来看,此次股权转让更多反映的是股东层面的资金需求,而非对公司前景的否定。在AI驱动的数据中心升级周期远未结束、1.6T产品订单已排至2026年的背景下,天孚通信的基本面支撑依然强劲。只要核心技术迭代不断、产能释放有序,这类阶段性股权变动,终将被市场消化为正常的资本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