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孚通信控股股东拟询价转让850万股,套现背后是资金需求还是高位减持信号?这家光器件龙头今年以来股价最高飙涨近4倍,业绩连续两年高增,融资余额突破60亿,但近期ETF资金持续流出,市场分歧悄然浮现。
股东减持释放何种信号?
11月14日晚,天孚通信公告显示,控股股东苏州天孚仁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通过询价方式转让85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09%,转让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截至公告日,天孚仁和持股比例为37.95%(2.95亿股),此次减持后仍保持绝对控股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转让价格下限为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70%,且受让方须为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锁定期6个月,属于典型的非公开转让安排。
这并非孤立事件。第二大股东朱国栋在过去一年内已两次实施减持:今年1月到3月间减持345万股,8月又通过询价转让990万股,套现约8.77亿元。多位核心股东相继出手,虽未动摇控制权,但也反映出在股价大幅上涨后的阶段性兑现意愿。
高增长支撑下的估值博弈
市场对减持反应敏感,与其当前高估值背景密不可分。受益于AI驱动的数据中心建设热潮,天孚通信2023年至今营收增速连续超6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超80%。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9.18亿元,同比增长63.63%;净利润14.65亿元,增长50.07%,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净利同比增幅达75.68%,增长势头强劲。
业绩爆发推动股价从年初低点39.94元一度冲至224.55元(前复权),尽管11月14日收于155.47元,仍处于历史高位区间。与此同时,杠杆资金积极介入——11月7日单日融资买入额高达30.43亿元,融资余额逼近61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超4.4%,显示短线情绪亢奋。
资金流向暗藏分歧
然而,市场内部并非一致看多。ETF资金呈现持续净流出态势:截至11月13日,过去60日累计净流出1.94亿元,20日累计流出更是达到2.59亿元。尽管近日出现短期回流,但中长期配置型资金趋于谨慎。这种“散户与两融追高、机构逐步撤退”的格局,正在加剧股价波动风险。
综合来看,此次控股股东询价转让更多体现为常规的资金安排,而非对公司前景的根本性否定。但在当前业绩兑现与估值消化的关键阶段,股东行为、杠杆水平与机构动向交织,值得投资者理性评估后续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