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孚通信控股股东拟转让850万股,虽仅占总股本1.09%,但时点敏感——股价高位震荡、融资余额飙升、ETF资金频繁进出,这一动作背后释放的信号值得深挖。作为光器件领域的“隐形冠军”,公司业绩高增长毋庸置疑,但大股东的退出节奏是否预示着阶段性估值压力?市场情绪正面临考验。
减持动因与市场背景的微妙共振
此次询价转让由控股股东苏州天孚仁和发起,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从数据看,其持股比例仍高达37.95%,控制权稳固,单次1.09%的出让不会动摇基本面。但结合近期市场动态来看,时机颇为微妙。一方面,公司股价自年初低点39.94元一度冲至224.55元(前复权),虽近期回落至155元左右,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另一方面,11月7日融资买入额高达30.43亿元,两融余额突破60亿元,杠杆资金活跃度达到阶段性顶峰。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孤立事件。第二大股东朱国栋在过去一年已通过集中减持和询价转让合计套现超18亿元。连续的大股东资本操作,反映出部分早期投资者在高估值环境下选择阶段性兑现收益的趋势。
基本面依旧强劲,短期扰动不改长期逻辑
必须强调的是,天孚通信的基本面依然扎实。受益于AI驱动的数据中心建设热潮,公司2023年至今营收增速连续超过60%,净利润增速超80%。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9.18亿元,同比增长63.63%;归母净利润14.65亿元,同比增长50.07%,其中第三季度增速进一步提升至75%以上,展现出极强的盈利韧性。
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激光雷达等领域,且具备光电先进封装核心技术,是全球少数能提供光器件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毛利率长期维持在51%以上,显著高于行业均值,护城河清晰。
此外,本次转让设定了明确规则:价格下限为前20日均价的70%,受让方限定为机构投资者,且锁定期6个月。这意味着转让过程将相对有序,避免对二级市场造成直接冲击,更多体现为股东结构的优化而非恐慌性抛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