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已进入商业化临界点” vs “仍处实验室阶段,量产为时尚早”
“固态电池技术已进入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开源证券研报观点。
“全球全固态电池仍处于实验室及试线阶段,预计2030年后大规模量产。”——行业共识判断。
事件概述
2025年11月,韩国电池巨头三星SDI与德国宝马集团、美国固态电池技术公司Solid Power达成三方协议,共同推进全固态电池验证项目。根据协议,Solid Power将向三星SDI供应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三星SDI负责电池单体集成与制造,宝马集团则负责将电池集成至下一代评估车型进行性能测试。此举旨在加速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该技术因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被视为下一代电池发展方向。
事件分析及观点罗列
全球全固态电池仍处于实验室及试线阶段,预计2027年实现示范性装车,2030年后大规模量产。中国工信部近期提出需加速全固态电池等新一代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而中国企业已实现半固态电池装车,中科院物理所开发的阴离子调控技术为全固态电池实用化提供关键支撑。当前,三星SDI与宝马的合作凸显国际巨头对技术落地的迫切性,中国企业在产业链环节持续突破,但在全固态领域仍落后于日韩。
三星、宝马与Solid Power合作推进全固态电池验证项目对股市产生积极影响,相关公司股价及固态电池板块显著上涨。Solid Power股价盘后大涨超20%,市场对合作项目高度看好;固态电池指数一周内上涨7.5%,2025年累计涨幅达62.7%,相关标的平均涨幅6.4%;天际股份、海科新源等个股涨幅居前,显示资金对板块的追捧。
三方合作加速全固态电池技术商业化,形成完整技术闭环:Solid Power提供硫化物电解质,三星SDI整合制造高能量密度电池单元,宝马负责整车适配。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较传统锂电池提升2倍,充电时间缩短至三分之一,被视为电动汽车等领域终极解决方案。预计2025年底小批量装车试验,2026-2027年普遍装车,低空、机器人等新兴场景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此次合作标志着固态电池技术已进入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多家车企如奇瑞、东风、丰田、日产等已宣布固态电池的研发和量产计划,显示出行业对固态电池技术的高度重视和快速推进。开源证券预计2025年底小批量装车试验,2026-2027年普遍装车试验。
固态电池概念股在股市中表现出爆发式上涨,A股固态电池板块指数从4月的1200点飙升至10月的2426点,半年内涨幅接近翻倍。国轩高科、亿纬锂能、鹏辉新能等公司市值涨幅超120%,孚能科技上涨70%,显示出投资者对固态电池技术商业化的强烈信心。
相关题材及人气个股
这一事件推动固态电池板块热度上升,相关产业链企业受到市场关注。
天华新能(300390.SZ)是专注于新能源材料及锂电产业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产品包括电池级氢氧化锂、碳酸锂等。近期实控人拟向宁德时代转让1.08亿股股份,占总股本12.95%,转让金额达26.35亿元,深化战略合作。最新股价为34.07元,涨幅高达12.0%。10月31日两融余额降至8.27亿元,单日净流出超1.55亿元,短期资金博弈剧烈。
鼎胜新材(603876.SH)是国内领先的铝箔加工企业,动力电池用铝箔已批量供应头部电池厂商,在固态电池用集流体材料方面具备技术储备。10月31日股价涨停(涨跌幅9.97%),主力大单净流入2.15亿元,主力净量达1.82%。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190.36%,融资买入连续两日增长率超50%。最新价13.65元。
振华股份(603067.SH)是铬盐化工龙头企业,依托技术优势切入锂电池材料赛道。近四个交易日出现两次涨停,最新股价25.51元。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12.56%,10月30日融资买入额达2.57亿元,两融余额突破5.87亿元。
潍柴动力(000338.SZ)正加速向新能源转型,具备新能源动力集成平台能力。最新价15.46元,10月31日获融资买入2.25亿元,连续两日融资买入增长率超50%,两融余额维持在23.8亿元以上。
鹏辉能源(300438.SZ)专注锂电池研发,第一代固态电池预计2026年批量生产。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暴增1041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77.24%。10月31日入选BloombergNEF 2025年Q4全球Tier 1一级储能厂商榜单。最新股价51.05元,两融余额超7.2亿元,处于历史70%以上分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