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工业互联网的“拼图游戏”
停牌9个交易日后,东土科技终于揭开了资产重组的谜底——拟收购工业自动化企业高威科100%股权。这像极了一场精心设计的拼图游戏:一家擅长工业网络通信的“技术派”,正试图将另一家深耕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实战派”收入囊中。
当“操作系统”遇见“硬件大脑”
东土科技在公告中将这场联姻描绘得颇具想象力。其自主研发的工业操作系统如同智能工厂的“中枢神经”,而高威科的运动控制产品(PLC、伺服系统等)则像灵活的“四肢”。值得玩味的是,高威科子公司深圳微妙的驱控一体化技术,恰好能填补东土在硬件执行层的空白。这种“软硬结合”的叙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消费电子领域苹果式的生态闭环。
但市场更关心的是故事的另一面。高威科作为曾三次冲击IPO未果的“老将”,最新财报显示其净利润从2023年的5700余万元骤降至今年前三季度的300余万元。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其最终选择“嫁入”上市公司——毕竟在创业板IPO门槛提高后,借道并购或许更为现实。
协同效应背后的隐忧
东土科技强调的“国产替代”故事并非没有依据。其近期设立的半导体子公司与高威科的工业自动化场景确实存在技术耦合点。不过补充材料中透露的细节值得玩味:高威科目前主要代理三菱电机产品,在半导体、新能源领域客户资源有限,与其宣称的“覆盖新能源、光伏”业务存在温差。
更微妙的信号来自专利数据。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核心资产,高威科子公司深圳微妙2022-2024年专利申请竟出现“空白期”。这与其“高新技术企业”的标签形成的反差,或许比净利润下滑更值得投资者警惕。
复牌后的多重博弈
随着11月3日复牌日临近,6万名股东将共同见证这场并购的初考。虽然东土科技年内凭借“具身机器人”概念股价翻倍,但三季报营收下滑、扣非亏损扩大的现实,与收购标的的业绩波动形成双重压力。市场或许会宽容地将此视为战略投入期的阵痛,但也可能质疑其“以并购对冲业绩”的动机。
工业互联网的赛道从来不缺美好蓝图,但真正的考验在于:当资本市场的新故事遇上实体经济的旧账本,投资者会更看重哪一页?这场“软硬结合”的联姻,最终是造就一个国产工业技术巨头,还是沦为又一场概念炒作,或许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