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恒股份董监高减持计划期限届满,三人中仅一人实际减持——这是今天盘后一则看似平淡却值得细品的公告。根据公司披露,董事黄英强、监事丁雪梅、高管范江此前在7月28日宣布了各自不超过持股25%的减持计划,时间窗口为2025年8月19日至11月18日。如今期限已满,结果揭晓:只有监事丁雪梅完成了全部拟减持额度,合计卖出3,485股,均价14.98元/股;而黄英强与范江两人则一股未动。
从数据来看,这三位高管原本持股本就不多,合计持股比例最高者范江也仅占总股本的0.0136%。此次减持规模更是微乎其微,即便是完成减持的丁雪梅,也只减少了公司总股本的0.0013%。减持后她仍持有10,455股,其中大部分为限售股。而黄英强和范江的持股结构完全没有变化,无限售部分虽有可减额度,但最终选择按兵不动。
这一结果其实透露出一些微妙信号。首先,减持计划如期披露、合规执行,说明公司在治理透明度上保持了基本水准。其次,两人放弃减持,或许反映出他们对公司当前股价或基本面的态度——至少在这个位置,并不急于套现。要知道,今日科恒股份收盘价为14.21元,跌幅1.59%,而丁雪梅的减持均价略高于现价,算是“卖在相对高点”。但黄英强和范江若想减持,完全可以在类似价位出手,却始终未动,这背后可能是对后续走势存有一定期待。
我看了眼今天的市场热点,科恒股份所在的赛道并不在风口。固态电池、AI政务、军工航天这些才是资金追逐的方向。而科恒作为一家主营稀土发光材料、锂电设备的企业,近年来业绩承压,市值也不大,成交量仅1094万股,成交额1.57亿,在当下结构性行情中显得有些沉寂。这种背景下,高管的小幅减持本可能被放大解读,但反而是“多数未减”的事实更值得关注。
在我看来,这不是一场典型的“高位套现”戏码,反而像一次冷静的观望。特别是在监管趋严、减持规则明确的当下,董监高的每一次操作都意味着表态。有人落袋为安,有人选择坚守,这种分化本身也是一种信息。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与其盯着这几 thousand 股的变动,不如关注公司何时能在主营业务上打出实质进展——比如锂电装备订单回暖,或是新材料业务取得突破。
毕竟,真正的价值回归,从来不是靠高管减不减持来定义的,而是由业绩和产业趋势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