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政府主导的情况下,一个企业家以一己之力,开创了一个产学研模式,为东莞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一个另类样本,对完善具有东莞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看准120亿元的潜在市场
按照最保守的推算,医用镁合金技术成熟之后,哪怕仅仅将镁合金做成骨钉这一种产品,在国内也能有120亿元的市场。
据介绍,长期以来,在骨科医学领域,固定骨折骨骼的辅助材料,一般为不锈钢,或者钛合金。令患者痛苦不堪的是,这些材料植入人体后,经过漫长时间患者康复了,如果要取出来,就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再次遭遇手术的痛苦。
篮球明星姚明的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其腿里有24根钢钉,不取出来继续打球受伤的可能性很大,取出来又大费周章,并且要在床上躺个半年——这也成为姚明选择退役的重要原因。
如果医用镁合金研究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来类似姚明这种伤病,则可能不用打上钢钉,而是使用镁合金钉子,镁合金可随着患者不断痊愈,慢慢在人体内自动降解(消失)。患者就可以不需进行取出钉子的二次手术。
这是在医学领域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我通过对医用镁合金的研究发现,这项技术在理论层面已经很成熟,缺的就是临床和产品。”李扬德说,镁是人体第四重要的金属元素,镁离子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比如很多补钙的药物,直接就叫镁钙片,另外,过量的镁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可以通过人体器官自动排出。
按照李扬德的推算,目前中国每年大概有300万人次做骨折手术,按照最保守的推算,医用镁合金技术成熟之后,哪怕仅仅将镁合金做成骨钉这一种产品,在国内也能有120亿元的市场。
“且不谈钱,往大里说,这是一个造福全人类的事情,这种事情不是每个人都碰得到的,既然我碰上了,就不会错过。”李扬德说。
李扬德的努力,最终促成了本月医用镁合金联盟在东莞成立。据悉,首批加入医用镁合金联盟的单位有29家,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金属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等医疗研究机构和医院。
医用镁合金联盟秘书长李卫荣介绍,联盟将推动医用镁合金生物降解技术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据悉,在联盟成立之前,相关成员单位已经在鸵鸟、兔子和狗等动物上进行了试验,按计划将在2012年进行人体临床试验,随后开展工厂建设。
一项新技术做成产品,谈何容易,更何况是用于人体医学方面的材料。据了解,目前在医用镁合金研究方面的成就,德国排第一,中国排第二,而美国从2009年开始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此外,镁金属的腐蚀太快和力学强度不够,也成为攻关的难题之一。
李扬德则显得比较乐观,“人体受力的关节只有8处,而一些非受力关节,如脸颊,只需要拉力即可,这些部位,镁和镁合金材料都适用。我做了这么多年的企业,就考虑这个能不能转化成产品。”
▲镁合金团队已获政府支持
医用镁合金联盟秘书长李卫荣介绍,镁合金创新团队将获得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并且,在医用镁合金各个攻关阶段,也能得到政府相应的资金支持。
按照医用镁合金联盟的计划,将在2012年完成临床前的论证,在2012d年进行临床试验,如果顺利,将在2014年或者2015年真正进行产品的生产。
众人拾柴火焰高。据了解,加入医用镁合金联盟的企业,除了李扬德极力撮合的各大权威机构之外,另外还有几家镁合金产业链下游企业,如一家做面颊整形的企业。未来,一旦宜安科技的医用镁合金产品生产出来,就可以直接成为这几家企业的供应商。
另据了解,作为医用镁合金研发应用领先企业,宜安科技去年跟重庆大学、香港生产力中心共同开发了99.99%纯镁提炼方法,今年更进一步开发99.999%纯镁,并以此作为标准。李扬德表示,在工业方面,完全没有必要使用99.999%的纯镁,宜安科技进行这方面的开发,是为未来提前布局,此外宜安科技乐意免费为学术界、业界提供纯镁,与业界共同力争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个生产镁合金植入物的国家。
骨科植入物新材料——生物可降解镁合金研发成功
日前,广东省第二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新闻发布会暨授牌仪式在广州举行。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导的"生物可降解镁合金及相关植入器件创新研发团队"榜上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