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拟赴港上市,或将重塑行业格局。这家市值超5500亿元的A股明星公司近日公告,董事会已通过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议案。若成功落地,中际旭创将成为国内光模块行业中首家实现“A+H”双资本平台布局的企业,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AI算力浪潮中的领先地位。
作为全球高速光模块领域的领军者,中际旭创自2017年收购苏州旭创后便全面切入高端光通信领域,现已形成覆盖200G至1.6T全系列产品的研发与量产能力。其产品广泛应用于云计算数据中心、5G网络及AI算力互联场景。在AI驱动的算力需求爆发背景下,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达250.05亿元,同比增长44.43%;归母净利润71.32亿元,同比大增90.05%,盈利能力显著优于同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800G硅光模块市场市占率约50%,并已通过英伟达GB200平台认证,1.6T产品进入小批量出货阶段。
资本市场也将其视为AI基础设施的核心标的。今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过300%,目前总市值位居山东板块首位。与此同时,新易盛和天孚通信作为“A股光模块三巨头”中的另外两位——合称“易中天”——也在快速追赶:新易盛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高达284.37%,展现出极强的成长弹性;而天孚通信则凭借上游光器件的技术壁垒稳守细分优势。三家企业合计占据全球高速光模块超70%份额,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但说实话,看到中际旭创这次启动H股上市,我并不意外。在我看来,这不仅是融资手段的拓展,更是一次战略卡位。港股平台能为其打开国际融资通道,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同时有助于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吸引海外长期投资者。尤其是在当前地缘政治复杂、境外收入占比高达86.81%的情况下,一个更具灵活性的资本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更重要的是,在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光模块企业比拼的不只是产能,更是研发节奏与全球化布局能力。中际旭创已在泰国设厂承接海外订单,墨西哥工厂也预计年底投产,铜陵三期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800G/1.6T产能。这些扩张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A+H”架构带来的资本便利性,无疑会让它在与新易盛、天孚通信的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当然,我也注意到一些潜在风险:客户集中度高、存货攀升至112亿元、新技术如CPO商用进度存在不确定性。但如果从中长期看,全球AI算力需求年均增长超50%的趋势不变,中际旭创凭借领先1-2年的技术储备和深度绑定头部云厂商的订单可见性,依然具备较强的基本面支撑。
说到底,这场“易中天”的较量,已经从产品竞争升级为资本与生态系统的综合比拼。而中际旭创迈出的这一步,或许正是拉开差距的关键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