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创业板公司再次以一份韧性十足的三季度“成绩单”证明了其作为新经济“火车头”的活力。
2025年前三季度,创业板披露三季报的1388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9%;合计实现净利润2446.61亿元,同比增长18.69%,增速较上半年进一步扩大。
数据显示,创业板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利润增幅领跑境内市场其他板块,凸显其高成长特性。其中,1034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4.50%;737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53.10%,较上年同期提升8.31个百分点,增长态势具有广泛基础。
单季度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创业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8万亿元,环比增长7.13%;合计实现净利润932.61亿元,环比大幅增长18.32%,呈现持续向好趋势。
“压舱石”稳健,“新力量”崛起
梳理看来,创业板的结构性亮点纷呈。
一方面,大市值公司“压舱石”地位稳固。市值排名前百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7.72%,合计实现净利润1708.42亿元,同比增长26.78%,占板块比重分别为47.51%、69.83%。其中,90家盈利,68家净利润增长,44家净利润增速超过30%。
单季度看,大市值公司收入净利润环比快速增长。第三季度合计实现收入5753.41亿元,环比增长12.50%;合计实现净利润675.49亿元,环比增长23.40%。
另一方面,注册制下的“新力量”持续贡献增长动能。589家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合计营业收入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2.69%,合计实现净利润552.32亿元,同比增长8.80%,展现出资本市场改革赋能下新企业的活力。
与此同时,通过降本提质等措施,创业板公司的盈利能力也稳步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创业板公司平均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增加0.87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0.93个百分点,运营效率得到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创业板公司的内生发展意愿强烈,投资扩产动力强劲。2025年前三季度创业板公司长期资产投资合计2737.66亿元,同比增长9.46%。单季度看,长期资产投资合计906.21亿元,同比增长8.99%
尤其在人工智能驱动及产业转型升级影响下,电子、通信、国防军工行业长期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24%、25.31%、20.04%。
研发投入作为企业创新的生命线也持续居于高位。2025年前三季度,创业板公司研发费用合计1473.48亿元,同比增长6.20%。271家公司研发强度大于10%,83家公司研发强度大于20%,307家公司研发费用大于1亿元,37家公司研发费用大于5亿元,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汇川技术等13家公司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
分季度来看,企业的研发投入逐季度提升。2025年第三季度,创业板公司研发费用为516.61亿元,2025年第二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分别为498.68亿元、451.22亿元,第三季度环比增长3.60%,为企业创新成长注入强劲动力。
AI算力引爆电子通信多行业景气回升
创业板公司的行业表现,往往能深刻反映经济转型的整体脉络。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2025年三季度,创业板的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通信、机械设备等26个行业整体实现盈利,其中,电子通信行业业绩高速增长,中游制造业稳步增长,部分传统行业盈利修复。
近年来,随着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下游海内外算力需求持续呈现爆发式增长,电子、通信行业受益显著。
其中,电子行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1.65%,单季度环比增长12.28%,净利润同比增长36.29%,单季度环比增长46.26%;通信行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4.82%,单季度环比增长2.91,净利润同比增长94.10%,单季度环比增长55.18%。
光模块行业业绩增长领先,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30.13%,单季度环比增长11.44%,龙头企业“易中天”(即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凭借强竞争力受益于海外龙头高速增长,800G产品和1.6T高速光模块产品进入量产阶段,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分别为90%、284%、50%。
半导体、元件受益于电子行业景气度较高,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4.09%和91.07%。计算机行业前三季度实现亏转盈,行业累计盈利6.84亿元,主要受益于金融信息服务需求增加、国内信创建设及国产化替代深入推进,以及AI应用、算力业务需求持续旺盛。
与此同时,在政策利好、出海增长和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等多因素推动下,中游制造业业绩持续改善。
其中,电力设备行业得益于储能业务爆发式增长、光伏逆变器盈利修复、电网设备需求提升及海外出口扩张,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90%,单季度环比增长5.25%,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8.61%,单季度环比增长12.75%。
机械设备行业受工程机械需求复苏、新兴领域拉动和政策支持等协同作用,行业景气度较高,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15%、8.26%,单季度营收、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67%、7.02%。
在产能出清、价格修复、深化改革等利好因素下,部分传统行业前三季度盈利修复,走出周期底部。
如基础化工行业供给约束强化叠加需求支撑,行业供需关系结构性改善,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8.86%;有色金属行业受益于海外降息周期重启提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叠加地缘政治博弈及算力硬件需求爆发,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5.94%;公用事业行业受益于能源安全战略和电力深化改革、燃料价格下降及工业用电需求增长,前三季度及第三季度净利润较上期均实现扭亏为盈;建筑材料行业因重大基建项目需求拉动、原材料价格下行和新兴建材品种贡献增量,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