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风格的再平衡,正在从预期驱动转向基本面扩散。过去一段时间,AI算力相关板块因高景气稀缺性成为资金聚焦的核心,公募基金对TMT行业的配置比例已突破2015年历史峰值,持仓集中度创下近三年新高。然而,随着三季报披露,部分龙头公司业绩虽同比增速不低,但环比放缓叠加市场预期过高,导致“低于预期的高增长”引发股价剧烈波动。
以澜起科技为例,其2025年Q3净利润同比增长23%,表面看仍具韧性,但剔除约3.53亿元股份支付费用后,实际盈利同比增长达106%。这一数据反映出公司在DDR5内存接口芯片持续放量、毛利率提升至63.34%的背景下,核心业务仍在加速。尽管如此,资本市场更关注表观利润与短期兑现能力,叠加机构仓位极致化,导致股价对任何边际变化都极为敏感。
与此同时,美股科技巨头的表现也为A股提供了镜鉴。微软、Meta在资本开支继续上调的情况下股价下跌,反映投资者已从“只要投入即利好”的阶段,转向审视投入能否带来有效回报。这种定价逻辑的变化,标志着市场正进入更加理性的分化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AI赛道出现扰动的同时,更多领域的景气修复迹象正在浮现。非银金融、钢铁、基础化工、机械等行业ROE环比改善明显,但尚未获得资金青睐。类似情形曾在新能源周期中上演——2021年Q2电力设备业绩兑现达到顶峰后,行情并未立即终结,而是向煤炭、公用事业等低估值且受益于系统建设的传统行业扩散。当前,美国AI投资已开始带动卡特彼勒等传统制造企业业绩超预期,全球制造业复苏带来的设备需求共振值得重视。
宏观层面,工业企业利润持续修复,9月利润率TTM回升,产成品存货与营收增速同步上行,主动补库信号初现。上市公司营收增速与GDP增速差距收敛,背后是国内反内卷政策约束下供给端优化,以及出口链高景气拉动。尽管10月PMI短暂回落,但主要受外部贸易摩擦预期扰动,随着中美关系缓和,企业信心有望恢复。
在此背景下,市场机会正从单一赛道向多维度延展。未来的主线或不再局限于创造价值最多的环节,而在于产业链中的短缺与效率提升环节。推荐方向包括:受益于国内经营改善与海外制造业修复的上游资源(铜、铝、油运);中国优势产业出海的资本品(工程机械、风电光伏设备);以及内需企稳下的食品饮料、航空、煤炭。
风险方面,国内经济修复力度与海外流动性变化仍是关键变量。当前所有机会源于制造业动能修复与非共识领域,而所有风险则来自过度集中的共识交易与外部金融循环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