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高速增长的财务数据背后,市场正以股价重挫表达着对光模块企业未来增长的疑虑。
10月30日,光模块行业两大龙头企业——中际旭创(300308.SZ)与新易盛(300502.SZ)相继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尽管两家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均实现显著增长,市场却以一致的抛售作为回应。
10月31日,两家公司股价双双重挫,截至收盘,中际旭创跌8.11%,新易盛跌幅达7.94%。
在AI算力需求持续爆发的行业背景下,这份看似矛盾的市场反应背后,是投资者对光模块企业增长质量、盈利可持续性以及估值的重新审视。
高速增长隐忧
中际旭创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0.05亿元,同比增长44.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32亿元,同比增长90.05%。
单季度看,第三季度公司营收102.16亿元,单季度毛利率达到43%,合并净利润33.27亿元,环比提升30.38%。
新易盛同样表现不俗,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5.05亿元,同比增长221.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27亿元,同比增长284.37%。新易盛的营收增速显著高于中际旭创,展现出更强的增长势头。
然而,亮眼数据背后存在隐忧。新易盛第三季度营收60.68亿元,环比第二季度出现下滑。公司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承认,三季度受到部分产品阶段性出货节奏变化的影响,销售收入环比略有降低。
对此,国盛证券研报认为,环比暂歇系受个别客户偶然影响,利润率依旧保持稳定优秀。公司三季度受到个别客户自身提货节奏的调整影响,导致总体收入没能延续此前持续环比高速增长的态势,目前第四季度已恢复正常状态。
公司三季度实现毛利率47%,保持高水平;实现净利率39.3%,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我们认为主要是800G产品出货量和销售占比的进一步提升,以及1.6T产品启动放量对利润率作出了积极影响。”上述机构指出。
从盈利能力看,中际旭创已建立起一定优势。公司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指出,整体来看,今年各季度利润率呈现环比增长趋势,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等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
审美疲劳
当前光模块行业正处在800G需求高增与1.6T加速向市场渗透的交接期。两家公司的财报和投资者交流信息显示,这一趋势正在加速。
中际旭创在投资者交流中透露,今年一季度起800G订单需求持续释放,出货量保持季度环比增长,同时重点客户开始部署1.6T并持续增加订单,未来几个季度1.6T出货量有望持续增长。
新易盛也表示,“公司预计1.6T产品在今年Q4至明年将处于持续放量的阶段。” 这一产品迭代周期为两家公司带来了持续的增长动力。
同时,硅光技术成为行业竞争焦点。硅光技术因其成本优势和集成度高等特点,正在成为高端光模块的主流方案。
中际旭创指出,硅光方案得到重点客户的认可与验证通过,800G和1.6T产品中硅光比例有望持续提升。
新易盛也透露,公司在硅光芯片设计方面有充足的技术及研发实力,并且预计在明年硅光产品占比是明显提升趋势。
产能扩张是应对需求增长的关键。中际旭创三季报显示,其在建工程从年初的5253万元猛增至9.8亿元,增幅高达1765.65%。
对此,公司解释称,“在建工程增长主要是由于扩产投入,包含厂房扩建与设备部署”,并坦言现有在建工程或不足以匹配明年订单需求,产能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后续会持续追加投入。
新易盛则重点布局海外产能,公司被问及泰国工厂二期产能释放情况时表示,产能释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预计“今年至明年将会是一个产能持续释放的过程。”
值得关注的是,上游供应链,特别是光芯片的保障能力,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际旭创坦言,“目前光芯片的紧张程度相对较高,主要由于需求增长非常迅速。”
尽管光模块行业增长趋势并没有逆转,但市场对新易盛、中际旭创高增长的故事出现审美疲劳,公司靓丽业绩发布股价应声而落便是强有力的例证。
为安抚市场情绪,新易盛表示目前供应链体系运行正常,与相关供应商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对关键原材料做有效的预期管理和备货。
运营压力浮现
从资产负债表看,两家公司均因业务扩张面临一定的运营压力。
中际旭创存货从年初的73.48亿元增至112.16亿元,增长52.64%;新易盛存货从41.32亿元增至66.03亿元,增长59.79%。高速扩张的存货对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新易盛第三季度在营收环比下降的情况下,存货环比增加约7亿元。当被问及这一问题时,公司仅回应“存货数据为基于时点数,公司整体存货策略未发生变化”,未直接解释存货增加的具体原因。
税务风险也浮出水面。中际旭创第三季度有效税率15.8%,较以往季度略高。公司解释称,主要由于计提“支柱二”相关所得税。
“公司在东南亚的主体原先享受税收优惠,目前海外主体所在国已立法加入该体系,虽然实施细则未明确,但基于谨慎原则,公司计提了相关所得税。” 这一因素可能持续影响公司未来的税负水平。
高估值挑战
尽管业绩保持高增长,光模块板块却面临估值压力。
10月31日收盘,中际旭创总市值5229亿元,动态市盈率高55.27倍,新易盛总市值3422亿,动态市盈率40.57倍,两家公司估值泡沫已经较为显著。
当日,两家公司股价的双双重挫,反映了市场对其发展前景和高估值的担忧。
一方面,投资者担心光模块行业的景气周期能否持续;另一方面,前期涨幅过大也导致估值处于相对高位,对利空消息更为敏感。
中际旭创在投资者交流中试图缓解市场担忧,指出伴随AI算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光模块行业保持高景气度和高确定性,预计2026年仍将保持较好的行业增长趋势。
公司还展望了更远期的增长点:预计2027年,1.6T更大规模上量、Scale-up的光连接方案和全光交换机方案等产业趋势也将逐步显现。
新易盛则相对谨慎,仅表示结合目前的客户需求指引等情况,预计整体行业在2025年第四季度及2026年将持续保持高景气度。
产能扩张的资本效率也受到投资者关注。中际旭创被投资者问及“800G、1.6T产线的固定资产回收期”时回应:“800G产线回收期较短,约2-2.5年。1.6T的具体数据暂不明确,预估与800G回收期差异不大。”
尽管两家公司对投资前景都给出了较为乐观的预期,但能否兑现有待时间检验。
中际旭创和新易盛当下最大的问题是,市场对其业绩高增长的故事出现了审美疲劳,而对高估值安全边际的追求开始变得日渐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