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记者司高妍】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在整体产业向上发展之际,数字经济领域的部分上市公司业绩也表现良好。
以深市上市公司为例,4月25日,大河财立方记者从深交所获悉,截至目前,深市共有495家数字经济领域上市公司,市值合计超7万亿元,数量、市值占深市总量的比例分别约17%和22%。
其中,308家公司已披露2024年业绩,合计实现收入1.74万亿元,同比增长6%;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47.33亿元,超六成公司实现盈利,121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拥抱数字化浪潮,深市多家公司业绩增长显著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在数字化浪潮驱动下,国内数字经济基础需求持续攀升,带动深市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同步增长。
如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际旭创)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38.62亿元,同比增长122.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71亿元,同比增长137.93%。
其中在业务方面,光通信收发模块对中际旭创的营收贡献最大。2024年财报显示,光通信收发模块实现营收228.8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95.91%,同比增长124.77%。
对于大幅增长原因,中际旭创表示,主要是因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资本开支的增长,带来了800G和400G等高端光模块销售的增加,并成为公司营收增长的关键引擎。
如消费电子制造龙头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尔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009.53亿元,同比增长 2.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65万元,同比增长144.93%。
“对于2024年业务整体保持良性成长,这主要得益于公司秉持”精密零组件+智能整机硬件“的产品战略,在多个细分领域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歌尔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其精密零组件业务实现营收150.51亿元,同比增长15.85%;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实现营收262.96亿元,同比增长8.73%,智能硬件业务中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产品销量同比显著增长。
再如,光通信器件供应商深圳太辰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辰光)实现营业收入13.78亿元,同比增长55.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68.46%。
注重研发修炼内功,为企业发展积蓄动力
除了宏观环境为深市数字经济企业发展带来利好环境外,他们也注重内部修炼,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也不遗余力。
据中际旭创相关负责人向大河财立方记者介绍,在生产上,公司创建了完善的产品生产计划(PMP)和生产作业指导书(MOI),建有万级洁净室的净化生产环境及自动化生产线,全面保障产品质量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技术研发上,公司组建了由国内外优秀人员构成的专家团队,积极推动行业技术发展,研发投入近几年持续增加,从2022年的7.92亿元增长至2024年13.32亿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的专利数量为371件,其中发明专利195件。
“我们会持续聚焦光模块行业的发展,现有的1.6T、800G、400G、200G、100G等多个产品类型,能够满足各场景的应用,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无线接入以及传输等领域客户提供最佳光通信模块解决方案。”上述负责人称。
歌尔股份同样紧抓数字经济浪潮,持续提升自身能力。“我们自主打造了GPS歌尔制造体系,在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自动化、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内,持续投入自主研发的同时,引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先进技术和核心装备并进行系统集成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构建了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核心能力。”歌尔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面对行业趋势,该公司也积极进行战略创新转型,把握新兴产业机遇,持续拓展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业务的同时,也积极探索AI算法及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等技术在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层面的落地应用,进一步提升生产制造的智能化水平及管理运营的信息化水平。
事实上,中际旭创和歌尔股份是深市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发展实践的缩影。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数字经济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的双重助力下,深市数字经济领域的企业有望在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中实现更大突破,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