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荣科科技(300290.SZ)在2025年5月25日后的重组关键时间节点,核心指向以下三个维度的战略动作:
一、静默期结束与资本运作重启
1. 政策窗口期打开
公司于2025年4月25日终止发行股份收购上海敬在,并承诺「一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根据公告时间推算,5月26日为静默期届满日,豫信电科作为实控人可正式重启资本运作。这一时间点的意义在于:
- 合规性解除:此前终止收购的决策是为避免触发「重大资产重组」审核流程,静默期结束后可灵活选择重组方式(如现金收购、资产置换等)。
- 国资改革压力:河南省要求2025年底前重点国企资产证券化率提升至60%,荣科科技作为豫信电科唯一上市平台,需在下半年加速资产注入以完成目标。
2. 券商库中标落地预期
豫信电科于2025年3月启动券商库选聘,拟引入投行设计重组方案。华泰联合证券、中信证券等头部机构可能中标。若5月26日后公告中标结果,可能加速超聚变重组进程。参考中航电测案例,财务顾问进场后通常3-6个月内启动停牌。
二、股权架构调整与重组标的锁定
1. 超聚变股权层级下沉
黄河科技(豫信电科二级子公司)于5月26日完成股权调整,下沉至中原算力(豫信电科三级子公司)。这一变动的战略意图在于:
- 资产注入路径优化:中原算力作为省级AI算力基础设施运营主体,可能承接超聚变服务器业务,为荣科科技提供「算力+应用」协同场景。
- 规避同业竞争:黄河科技原与荣科科技存在部分业务重叠,调整后可避免重组时的监管问询。
2. 人事与治理基础夯实
- 高管交叉任职:超聚能(控股超聚变64.93%)法人代表冯武已担任荣科科技非独立董事,豫信电科体系人员占董事会70%以上。
- 董事会换届完成:2025年3月新一届董事会选举产生,段刚(豫信电科背景)任董事长,为重组决策提供高效治理支持。
三、重组进程的关键观察信号
1. 上海敬在现金收购进展
公司转为现金收购上海敬在(清理辽宁国科医疗资产),若Q3完成审计评估并提交董事会审议,可能同步启动超聚变重组尽职调查。此举旨在:
- 聚焦算力主业:剥离非核心资产以提升估值,符合河南「算力信创」战略定位。
- 释放重组空间:避免发行股份收购导致的股本稀释,为后续超聚变注入预留融资弹性。
2. 超聚变战略发布会催化
超聚变计划于2025年10月召开年度战略发布会,预计披露与荣科科技的业务协同细节(如联合研发AI服务器、算力租赁合作等)。若会议释放资产整合信号,可能触发市场对重组的提前博弈。
3. 监管审批窗口适配
- 借壳上市合规性:超聚变成立于2021年9月,已满足「经营满3年」要求;荣科科技历史监管问题整改完成(2024年10月),政策障碍彻底扫清。
- 重组新规红利:证监会2025年修订《重组办法》,引入「小额快速」审核机制,若超聚变注入方案估值低于荣科科技市值的50%,可适用简易程序(审核周期缩短至1个月)。
四、风险与不确定性
1. 监管审批节奏
若证监会对算力资产估值审核趋严(如要求超聚变承诺2025年净利润不低于15亿元),可能延缓重组进程。
2. 市场预期差风险
豫信电科可能选择其他上市平台(如中原证券)推进资产证券化,或超聚变独立IPO,导致荣科科技重组预期落空。
3. 技术协同不及预期
若超聚变与荣科科技在AI医疗场景的算力协同效率低于预期(如推理时延高于100ms),可能影响重组估值。
结论
2025年5月26日是荣科科技重组进程的分水岭:静默期结束后,豫信电科可正式启动资本运作,结合股权架构调整、券商库中标及上海敬在收购进展,重组进程可能在Q3-Q4加速。投资者需重点关注5月26日后的公告(如券商库中标、股权变更)、7月中报的业绩改善信号及10月超聚变战略发布会,同时警惕监管审批延宕和市场预期差风险。中长期看,豫信电科的资本运作节奏与河南国资改革政策落地情况将决定重组最终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