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德曼一出手就是17.33亿元,直接拿下先声祥瑞70%控股权!这家原本深耕体外诊断试剂的上市公司,突然杀入生物制品赛道,目标直指结核病筛查这一高壁垒、高增长领域。这不是简单的并购,而是一次战略跃迁——通过收购快速切入疫苗与体内诊断赛道,规避漫长的研发周期和技术风险。
交易结构清晰,国资背景主导控制权变更
根据公告,利德曼拟以现金方式受让上海百家汇投资、海南先声百家汇科技及南京百佳瑞咨询合计持有的先声祥瑞2.675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70%,交易作价17.33亿元。此次转让通过特定事项协议方式进行,已完成董事会审议程序,尚需股东大会批准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准。
交易完成后,先声祥瑞的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将由原“先声系”的任晋生变更为利德曼及其背后的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这意味着,一家地方国资控股的体外诊断企业,正式接管了专注于生物制品的创新平台,资源整合与政策协同的空间被显著打开。
瞄准结核病诊断蓝海,补齐生物制品拼图
先声祥瑞的核心产品集中在结核病筛查领域,包括TB-PPD、BCG-PPD和IGRA等体内诊断试剂,正是当前国家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中的重点需求方向。这类产品技术门槛高、注册周期长,且涉及活菌操作,行业准入壁垒极高。
利德曼此前主营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虽有免疫分析布局,但始终未涉足体内生物制品。此次收购相当于一次性获得成熟的产品管线、生产资质和注册批件,极大缩短了进入新领域的探索期。更重要的是,它打通了从“体外检测”到“体内诊断+疫苗相关”的闭环能力,为后续拓展感染性疾病整体解决方案打下基础。
我观察到,近年来体外诊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头部企业纷纷寻求差异化突围路径。像利德曼这样选择并购切入高壁垒细分赛道的操作,反映出行业正从“设备+试剂”同质化竞争,转向技术纵深与专科化布局的新阶段。尤其是在传染病早筛、慢病管理等领域,具备完整生态链的企业将更具优势。
当然,整合挑战也不容忽视。先声祥瑞作为专注生物制品的企业,在研发逻辑、生产管理和监管合规上与传统IVD企业存在差异。如何实现文化融合、资源协同,将是利德曼接下来必须面对的关键课题。目前信息有限,还需进一步观察后续整合方案与管理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