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的单日暴涨、千亿市值的飙升,让阳光电源(300274)成为光伏赛道最靓的仔。但散户朋友们千万别被表面狂热冲昏头脑,这只年内涨幅翻倍的龙头股,正站在“业绩红利”与“估值压力”的十字路口。是乘势追击还是急流勇退?看懂背后的核心逻辑才能避免沦为接盘侠。
一、业绩硬支撑:储能+海外双引擎确实能打
阳光电源的上涨绝非空中楼阁,三季报数据实打实展现了成长力。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664.02亿元,同比增长32.95%;归母净利润118.81亿元,同比激增56.34%,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速更是高达57.04%。更关键的是盈利质量同步提升,前三季度毛利率升至34.88%,净利率达18%,较去年同期均明显改善,说明公司赚钱能力在增强。
这背后是储能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在托底。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营收178.03亿元,毛利额占比接近半壁江山,出货量19.5GWh,较早年规模翻了数倍。同时海外市场成为新增长极,上半年境外收入占比跃升至60%,同比接近翻倍,成功对冲了国内光伏业务的增长放缓压力。这种“储能挑大梁、海外拓空间”的格局,是机构给予18家“买入”评级的核心原因。
二、隐忧藏不住:估值倒挂+减持信号已亮起
业绩亮眼的同时,风险警报也在悄然拉响。最刺眼的是估值与目标价的倒挂:10月31日收盘价189.8元,而29家机构预测的2025年平均目标价仅145.16元,即便是最高目标价198.63元也已十分接近。当前24.84倍的PE,虽对应2025年盈利不算极端,但较机构预测的2026年17倍PE已有明显溢价,继续上涨的估值空间被大幅压缩。
股东层面的信号更值得警惕。截至9月末,股东户数达23.55万户,较二季度暴增31.08%,户均持股数量明显下降,典型的“筹码分散”特征。更早些时候,四位核心高管计划套现超3200万元,理由是“改善生活”,这种高位减持行为难免让市场对公司内部信心产生疑虑。10月29日涨停当天,看似主力净流入14.36亿元,但游资和散户资金合计净流出14.36亿元,实则是主力拉抬、中小资金接盘的典型形态。
三、行业暗礁:产能过剩+需求波动埋隐患
公司的成长还面临行业层面的挑战。储能业务虽火爆,但行业扩产已进入疯狂阶段:2025年上半年储能产业链计划总投资达4870亿元,设计年产能超1700GWh,而阳光电源自身储能产能利用率已不足70%,此时仍计划海外新增18GWh产能,未来消化压力不小。
需求端的不确定性同样存在。国内上半年的新能源“抢装潮”带有政策刺激的偶然性,8月新型储能投运规模同比增速已较上半年明显回落。同时,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攀升至294亿元,三年增长超1倍,资金占用压力与坏账风险同步放大,一旦下游需求降温,现金流很可能承压。
四、走势预判:短期震荡筑顶,长期看业绩兑现
综合来看,阳光电源短期难有单边上涨行情,更大概率是震荡筑顶。技术面上,10月29日的放量涨停后,股价连续两日回调,189.8元已逼近前期高点压力位,且成交量未能持续放大,显示资金追高意愿不足。若无法快速突破200元整数关口,很可能进入回调阶段,17.91元的短期支撑位至关重要。
对散户而言,此时最忌“追高站岗”。若已持仓,可依托60日均线作为止损线,一旦跌破果断离场;若未持仓,不必急于入场,可等待估值回落至机构目标价区间、或后续储能出货数据超预期再布局。阳光电源的长期价值取决于储能产能利用率能否提升、海外市场能否持续渗透,但短期来看,“美景”背后的风险已远大于机会,保持理性才是生存之道。
———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