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控股要减持了——这不是猜测,而是刚刚官宣的消息。2025年11月20日,开山股份(300257)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开山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15个交易日后启动减持,拟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的股份,即不超过993.64万股。
这次减持并非突发奇想。公告中明确指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满足集团自身经营需求;二是为了支持子公司项目推进——尤其是正在建设中的肯尼亚绿氨化肥项目。由于该项目融资存在审批与放款之间的时间差,开山控股需要通过减持获得资金,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减持期间定为2025年12月12日至2026年3月11日,价格将根据市场实时情况确定。
从股权结构看,开山控股目前持有开山股份566,162,342股,占总股本的56.98%,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此次减持比例仅为1%,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也不会对公司治理和持续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同时,公告强调,开山控股此前所作的各项股份锁定承诺均已严格履行,本次减持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看到这份公告,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次典型的“战略型减持”。不是因为股东不看好公司前景,恰恰相反,是为了推动更大布局落地而做出的资金安排。肯尼亚绿氨化肥项目属于新能源与农业交叉领域,契合全球低碳转型趋势。如果这个项目能成功运行,不仅将拓展开山系在海外清洁能源领域的版图,也可能为上市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我注意到,开山股份近年来一直在围绕地热、氢能等方向做产业延伸。而控股股东此次主动调配资源,用减持所得去“输血”关键项目,说明整个集团的战略重心并不局限于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而是更注重长期产业价值的构建。这种由实业驱动资本运作的逻辑,在当前不少制造业龙头中正变得越来越常见。
当然,短期市场情绪难免会受到一定扰动。毕竟大股东减持向来容易引发抛压担忧。但结合基本面来看,开山股份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恶化,且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依然稳固。只要后续项目进展透明、资金用途清晰,这次减持反而可能被市场解读为“聚焦主业、夯实长远”的积极信号。
说到底,资本市场永远在博弈短期波动与长期价值。而像开山这样有实体根基、有海外布局、有清晰战略路径的企业,或许更值得我们用时间维度去衡量它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