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代谢公众号,前几天刚刚公布了五位专家教授对阿贝的高度评价。其中部分数据,估计很多新进吧友可能不大能明白,所以今天只解读几个数据。
第一,我国T2DM用药依从性不佳的患者比例高达76.2%。
T2DM指的是二糖治疗。依从性不佳,指的是患者不能连续按时长期稳定用药,途中会因药物副作用太大,身体受不了而不得不间断性地停药。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和高血糖都是危险的,对身体的伤害几乎都是不可逆的,而保持血糖稳定,则是用药目的。国内一线糖药有胰岛素,二甲双胍,磺酰脲,格列系列,以及不到2%的GLP-1渗透率。通过依从性不佳高达76.2%这个数据,可以得出,以上所有药物,对于控糖,在整体效果上来说是非常不理想的。
第二,肌肉流失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上升。
肌肉特别是骨骼肌的流失,对血液中糖元的消耗会大幅减少,血糖一直维持高浓度,就需要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这会对胰岛贝塔细胞造成更严重的伤害,长期高强度疲劳分泌,最终结果就是胰岛内所有贝塔细胞全部累死。肌肉流失还会导致超高的胰岛素抵抗,这本就需要更多胰岛素,再加上胰岛已无胰岛素分泌,患者血糖将完全失控,由此引发并发症而死亡。
这其中还包含心肌的流失,心脏会变小。这个危害,因心卒而死亡,比并发症来得还快。所以,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允许快速减重,否则后患无穷。我国糖尿病患者基本都集中在45岁以上,由此可以看出,那些能造成肌肉流失的降糖药,就不适合老年患者了。这一点从301医院司美格鲁肽聊聊无几的进货量,就明白大佬们不待见司美。
第三,技术层面创新。
这是技术路径设计上的创新,就不具体展开说了。阿贝的技术路径走的易提纯的化药路径,而目前市面上的所有GLP-1RA都是走的杂质含量高的生物基因技术路径。这两者孰优孰劣,我之前已发帖专门分析过,可以去翻看我之前的帖子。
吧里有吧友,居然言辞凿凿的说化药不如生物制剂,无知者无畏,是真敢胡说八道啊。
第四,固定剂量。这是优秀药物的固有特点,表示依从性满值。司美格鲁肽,替尔博肽,都是不同规格,包括微调,这表示依从性差,才会不断调整剂量。
第五,将成为老年长期血糖管理的优选方案。
这一条是重点中的重点。
60岁以上占比我国糖尿病患者20%,1.48x0.2=0.296亿≈3000万。意思是这3000万人都将成为阿贝的潜在使用者,一年需要0.3x52=15.6亿针。经过医保降价最高梯度后,降到100元每针,销售额将达到恐怖的1560亿!其它的还用算吗,这个目标达成,股价会涨到多少?
国家医保的支付意愿,会支持阿贝这么庞大的销售数据吗?从短期看,是不可能允许的。只有当阿贝能撬动所有中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和一半尿毒症,以及这些疾病所引起的住院支出超大幅度减少,医保整体压力骤减时,才会全力以及全方位支持阿贝的庞大放量。
结合前面给出的数据,以及最后一段总结性的发言,其实就是明明白白告诉所有投资者,阿贝降糖市场到底有多大,稍微有心的,都能算出个八九不离十。
这种拿数据出来说话的情形,在阿贝诞生历程中,还是第一次。之前公开的,只有副总张新军的一句话,快速占领市场。
只有数据,才有说服力,阿贝的市场,是看得见的。
这也是常山对于阿贝,第一次公开放出的冲天豪言,充满了激情与自信,掉肌肉这个糖尿病顽疾被攻克,也使得常山具有了睥睨天下糖药的强大底气。
这几天事情多,没怎么仔细去研读五位专家的总结性综评。昨天下午花了点时间,也只挑关键点做了一个自我认知分享,一直断断续续的写,直到临晨才写完。
资本运作这块,几位大神都有解读,我不懂,也就不献丑了。私募大手笔进场,总归是好事。
未来的常山,给认知到位的,必然是超乎想象的回报。
认知不够的,建议离开之后,永远将常山删除自选,省得将来拍断大腿。
个人认知分享,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