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李丹)上市影视公司的最新“成绩单”,勾勒出整个行业“冰火两重天”的现实图景。
今年前三季度,影视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分化加剧:一边是光线传媒净利润同比增超4倍,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另一边则是博纳影业净亏损扩大至超11亿元、华谊兄弟亏损超1亿元、北京文化亏损扩大6倍至3亿元的惨淡局面。
当前,在这个由爆款内容主导的行业里,影视公司们正努力跳出“票房定生死”的单一商业模式,通过IP衍生、短剧探索及AI技术应用,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业绩分化,爆款内容主导市场格局
2025年前三季度,影视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分化加剧。
“成功者”如光线传媒,前三季度净利润高达23.36亿元,同比增长406.78%,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其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增幅更是达到了近10倍。
龙头院线公司同样表现不俗。横店影视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倍,万达电影净利润增长超3倍。
而曾经风光无限的博纳影视,前三季度净亏损却扩大至超11亿元,华谊兄弟也亏损超1亿元。
成败关键,在于爆款内容的把握能力。
光线传媒的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影片的成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参与投资发行的影片总票房约为159.49亿元。
上海电影则凭借《浪浪山小妖怪》的出色表现,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增长。该片累计票房已超17亿元,成为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中国电影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4倍,主要受益于《南京照相馆》的贡献。这部影片作为2025年暑期档票房冠军,票房突破30亿元,展现了优质内容对业绩的强大驱动力。
产业转型,从单一票房到多元生态
面对单片成败带来的业绩不确定性,各大影视公司正积极拓展非票业务,推动产业从单一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
IP衍生业务成为重点发力方向。
上海电影通过《浪浪山小妖怪》这一IP,与40余家企业合作推出了800余个SKU衍生产品。公司还打造了“大闹天宫空中剧场”无人机秀、“哪吒闹海”主题邮轮等文旅融合项目,其经典动画新媒体矩阵粉丝已超500万。
万达电影在暑期档期间开展的“超级娱乐动漫市集”等主题营销活动,为年轻客群提供了“观影+兴趣社交+IP消费”的复合型体验。该公司暑期档IP衍生品销售总额达1.06亿元,比去年同期几乎翻一番。
短剧市场成为新赛道。
光线传媒表示,公司在择机布局IP运营业务的同时,已高度关注微短剧市场发展趋势,并筹划投资组建相关公司。
横店影视已在短剧领域积极布局,设立了“大横小竖”短剧品牌,多部短剧在红果、番茄、爱奇艺等平台播出。
华谊兄弟同样创建了短剧厂牌“华谊兄弟火剧”,并同步开展AI影视作品的开发与制作。
技术赋能,AI重塑内容生产格局
随着行业对降本增效的需求日益迫切,AI技术正快速渗透到影视内容制作的各个环节。
相较于传统影视剧模式,短剧因创作周期短、更偏工业化流程制作,成为AI技术应用的一大方向。
市场普遍认为,以大模型进行IP改编、剧本生成、视频/语音等后期制作,能显著提升效能,降低综合成本。
开源证券分析称,以动漫短剧产品为例,单部传统漫剧制作周期多在1-2月,而AI漫剧能将制作周期缩短至2-3周。
国信证券也表示,通过AI实现内容的快速生成和批量化生产,显著降低了传统动漫制作的门槛和成本。
在具体落地方面,博纳影业虽然业绩承压,但其自研的“博卡一键AI短剧”应用已面向专业创作者开放使用申请。
上海电影则与京东方推进设立合资公司“上影东方”,探索LED电影屏在沉浸式体验与智慧显示终端的创新应用。
战略分野,知行合一者引领行业变革
影视行业三季度财报背后的分化,不仅体现在业绩数字上,更体现在企业战略与执行力的差距上。
一些公司已展现出清晰的转型路径和坚定的执行能力。
上海电影正从传统影视公司向IP运营企业转变,通过“资本投资+业务协同”驱动新产业与新赛道的布局。公司投资企业珞博智能首款AI产品“芙崽”京东首发售罄,并计划共同开发面向Z世代的AI养成系潮玩。
万达电影持续推进“超级娱乐空间”战略,通过“1+2+5”战略版图探索多元业务的增长空间。公司通过IP、场景和人群的整合,增加会员客户粘性,形成以“观影+兴趣社交+IP消费”为主的票房和非票收入相互扶持体系。
相比之下,部分公司则显露出战略摇摆或执行乏力。
博纳影业对主旋律创作模式的路径依赖给自身带来了业绩压力。其寄予厚望的《蛟龙行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春节档首映仅获3.93亿元票房,8月底二次上映后累计票房仅2487.4万元。
未来展望,优质内容与多元变现双轮驱动
随着贺岁档的临近,以及《狂野时代》《疯狂动物城2》《阿凡达3》等重磅影片的定档,电影市场有望延续良好态势。
中信证券研报称,纵观2025年后续电影排片情况,大量具备强影响力和丰富商业价值的IP系列作品即将上映。这些作品有望进一步拉动票房,提振行业信心。
中长期来看,行业变革升级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中金公司认为,中短期内市场或仍聚焦重点档期的单片弹性,若头部影片带动观影需求回暖,行业信心有望提振。
长期来看,电影产业亦面临改革升级机遇。
全球化布局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考量。业内人士表示,在全球化浪潮下,市场关注的是企业是否拥有完善的全球化布局能力。
纵观2025年三季报,影视行业的竞争已从单纯的内容比拼,升级为“优质内容+多元生态+技术创新”的综合实力较量。
那些能够持续产出爆款内容、成功构建IP生态、并借助AI等新技术降本增效的公司,正逐步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而仍过度依赖单一票房收入或固守传统创作模式的企业,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
影视行业的这场转型升级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