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17时,10月份电影市场总票房达25.74亿元。环比下滑3%,同比下滑29%。
“10月份有国庆中秋‘双节档’,但档期票房成绩只有18.35亿元不及预期。相比2024年的21.05亿元有明显下滑。”上海夏至良时咨询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杨怀玉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电影市场的不稳定也在驱动影视公司积极推进业务调整。从目前已经披露第三季度财报的公司数据来看,无论业绩好坏,提升IP衍生品收入,已经成为影视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手段。
扎堆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不再依赖票房
首先是今年凭借现象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引起大量讨论的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线传媒”),值得一提的是,光线传媒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光线传媒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本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16亿元,同比增长150.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36亿元,同比增长406.78%。
业绩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光线传媒也在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光线传媒方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向投资者表示,本公司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业务发展,并正进行极具战略意义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型,IP运营业务正在成为本公司业绩的新亮点和持续增长点。
无独有偶,横店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横店影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本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95亿元,同比增长17.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6亿元,同比增长1084.80%。
对于业绩增长,财报显示主要系电影放映及相关衍生业务利润增加所致。此外,财报中提到,公司积极探索多元发展路径,解锁收入增长空间。报告期内,IP衍生品业务结合“玩具梦工厂”集合店与影院渠道优势,扩充合作品牌与商品类型,产品覆盖幼儿至成人全区段。
国内影视上市公司寻求业务变化已是大势所趋。从降低风险的角度看,以全球娱乐巨头华特迪士尼公司(以下简称“迪士尼”)为例,该公司2025财年(截至2025年6月28日前三个月)第三财季数据显示,业务板块方面传统娱乐电视盈利下降28%,迪士尼影业亏损。
但是迪士尼第三财务季的总收入却同比增长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0.76%。而这主要得益于其他业务板块的增长,例如:体验板块收入约90.86亿美元,同比增长8%;主题公园部门当季盈利同比增长13%等。
一位影视行业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不少影视上市公司高管的对外发言都重点强调打造IP,提升衍生品收入。这种趋势的变化,主要是市场票房增长放缓,可以分散风险。此外,衍生品市场的天花板更高,在“谷子经济”等潮玩赛道爆发下,也更容易切入。
衍生品潜力无限
电影公司拥抱ACG
如果影视公司已经有自己的知名IP,在提升衍生品收入上自然更容易。例如光线传媒的哪吒系列IP,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影”)今年则借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在衍生品实现了突围。
具体来看,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此前对外透露《哪吒2》的衍生品收入已确认超过100亿元,刷新国产动画电影纪录。并预测最终总销售额可能突破千亿元。
对于《浪浪山小妖怪》的商业价值,有第三方机构预测IP全产业链价值超过10亿元。公开数据显示,随《浪浪山的小妖怪》电影同期上新的授权衍生单品超400个。
但是,并非所有公司都已经拥有爆款动画电影,在一个电影IP还未打造成功前,企业是否有其他方式来提升衍生品收入?
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电影”)对ACG(动画、漫画、游戏)的融入,则为行业提供了相应参考。10月份,万达电影在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现场,展示了多个领域的知名IP资源,除了电影IP,还包括了潮流插画IP以及热门游戏《恋与深空》《光与夜之恋》等。
更早之前,万达电影提出了“超级娱乐空间”概念,孵化超级IP,超级品牌,共建产业新生态。今年6月份,万达电影与《光与夜之恋》的联名主题活动则通过将电影文化和游戏IP深度融合,推出了SELFGALA红毯盛典等限定体验,吸引了超过40万玩家走进影院,消费客群购票转化率达30%。
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常务副秘书长刘正山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电影公司通过与动画、漫画、游戏联动,可以实现多方面好处。一是通过电影IP衍生出游戏、手办、主题展览等产品,实现收入多元化。二是提高用户黏性,通过跨媒介叙事深度绑定核心粉丝,形成稳定消费的基本盘。
“虽然前景广阔但也充满挑战。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真正的IP内核统一,而非简单的授权。只有将电影、动画、游戏视为同一个世界观下的不同叙事载体,才能真正释放这些联动应有的潜力。”刘正山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