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传媒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增406.78%,直接冲上财经热搜。这家公司交出了一份堪称“现象级”的成绩单:前三季度营收36.16亿元,同比增长150.81%;归母净利润高达23.36亿元,接近翻五倍。单看第三季度,虽然净利润环比有所回落,但同比实现了993.71%的增长,从去年同期的亏损状态强势扭亏。
这一波爆发的核心驱动力,来自电影业务的超预期表现。财报显示,在《哪吒之魔童闹海》《小倩》等影片的带动下,公司参与投资和发行的多部影片累计贡献票房约159.03亿元。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无疑是最大功臣——作为国产动画IP的延续之作,其票房突破70亿并有望冲击百亿大关,为光线带来了巨额的分账收入和衍生收益。此外,动漫项目储备丰富,《非人哉:限时玩家》《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等陆续上映,电视剧《山河枕》也已定档播出,形成内容矩阵的协同效应。
更值得关注的是财务质量。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30.51亿元,同比增长377.65%,说明利润不是“纸面富贵”,而是真金白银流入。毛利率虽在第三季度有所下滑,但整体盈利能力依然强劲,资产负债率仅12.63%,财务结构极为健康。
我怎么看这场“逆袭”?
说实话,看到这份财报时我并不完全意外。光线这些年一直在做一件事:深耕动画赛道,打磨IP长线价值。从《大鱼海棠》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再到如今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它用十几年时间证明了自己是中国最懂动画、也最敢投动画的影视公司之一。
这次业绩跃升,表面看是《哪吒2》一部片子的成功,背后其实是IP运营能力的成熟。中金公司在研报里提到“IP运营业务正成为新亮点”,我很认同。光线正在从单一的内容制作方,转向以IP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开发平台。你看它手里的待映片单——《大鱼海棠2》《姜子牙2》《罗刹海市》……几乎每一个都是自带流量的文化符号。
当然也有挑战。比如《三国的星空》票房不及预期,引发市场对部分项目回报的担忧。投资者问“股价跌跌不休怎么办”,管理层回应要推进“第二次历史性转型”,这其实透露出一个信号:他们清楚不能只靠爆款吃饭。
但我相信,只要持续产出优质内容,市场终会给予合理定价。目前股价对应2025年PE约20倍,中金给出20元目标价,仍有空间。短期波动不可怕,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是在周期中积累势能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