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目前,2025年国庆档总票房破18亿元。其中,《志愿军:浴血和平》《731》《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震耳欲聋》暂列票房前五名,且各片档期票房均突破1亿元。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电影市场持续火热。记者采访发现,今年国庆档呈现出“无绝对龙头”的新特征,并且头部影片票房差距并不悬殊。业内人士表示,这预示着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走向成熟。观众不再盲目追捧大制作和流量明星,而是更加注重内容质量和情感共鸣。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在国庆档的有力助推下,2025年中国电影全年总票房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这标志着电影市场进一步的复苏。
记者注意到,今年国庆档电影的背后几乎集齐了国内主要影视上市公司。假期期间A股休市,但在节前,影视板块已出现明显升温迹象。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横店影视收盘涨停,华策影视上涨5.57%,光线传媒、北京文化等小幅跟涨。

梳理今年A股电影概念股发现,幸福蓝海、光线传媒、欢瑞世纪的股价年内行情表现亮眼,分别累计上涨149.4253%、107.48%和101.23%。从业绩预期来看,光线传媒、横店影视等多家公司的净利润有望实现翻倍。
影视投资题材日趋多元
动画电影受资本青睐
今年以来电影市场热闹场景背后,电影产业投资风向有何变化?
今年,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创下票房神话,《浪浪山小妖怪》的爆火也让人记忆犹新。一系列动画电影的成功,也让头部电影上市公司加大对动画电影的资源投入。
光线传媒公告称,公司内部组建了具有业内领先的动画制作能力的团队,已成为公司人数最多的业务单元;万达电影称,目前动画电影是其布局的重点,公司连续多年参投《熊出没》系列,获得了较好的票房收益。从多家相关上市公司的储备片单来看,动画电影占据重要一席。
不仅是动画电影受到资本青睐,今年以来,随着电影市场向好,电影投资也日趋多元化。业内人士指出,总体而言,剧情、历史、合家欢等都是受欢迎的题材,而与社会热点结合的现实主义题材以及强喜剧属性作品也受到资本关注。
除了投资类型上“多点开花”,影视资本也在同时涌向内容和体验两大维度。沉浸式体验作为电影产业的新兴发展方向,正在掀起一股新的投资浪潮。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研究员孙佳山:3D、4D(观影)体验,包括和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的非常具有沉浸式、沉浸感的相关文旅体验项目,其实都是电影产业发展外溢效应的鲜活缩影。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对于电影项目的选择越来越宽泛,将文化和科技有效融合的效能释放出来。
“电影+”价值不断延伸
产业“链上”投资新势力
国庆期间,全国多地通过电影与文旅、餐饮消费的联动互促,带热服务消费市场。当中国电影从“单点爆款依赖”走向“全链价值驱动”,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跨界新资本,在电影全产业链上协同发力。
在浙江湖州,观众凭电影票根即可享受景区门票减免、餐饮专属折扣、购物满赠等诸多优惠权益,活动覆盖91家商圈、餐饮店铺和7家影院。此外,当地还以电影为主线,打造了差异化主题游路线,银幕流量与文旅发展双向赋能。

记者了解到,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不再只靠“卖票赚钱”,而是以银幕内容为核心,把价值延伸到观影之外的方方面面。

今年春节档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了最生动的“破局样本”。这部核心制作成本约5亿元的影片,不仅拿下超150亿元票房,更撬动了可观的衍生价值,包括潮玩、文具、食玩、出版物、毛绒产品、生活用品等多个大类,这让行业看清:一部好电影的价值,远不止于影院里的90分钟。
一些头部电影公司的产业链延伸已从简单的环节叠加,升级为“内容IP化、场景多元化、运营协同化”的生态构建,既通过资源整合降低了内容制作与渠道投放成本,也依托多业务联动打开了盈利空间,同时也为观影者带来了多重体验。
此外,新资本的跨界入局也为电影市场注入新动能。除了互联网公司和金融资本,还有来自游戏、科技等多个行业的资本进入电影市场。这些跨界资本虽然规模不一,但都带来了各自行业的特色和优势。
与此同时,新资本还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全面创新。除了传统的票房分账,电影的收入来源变得更加多元化:流媒体播放权、海外发行权、衍生品销售、游戏改编权、主题乐园授权等。这种多元化的收入结构,降低了电影投资的风险,也提高了投资回报率。
财经快评:
以新投资激发电影产业新活力
当《哪吒2》让衍生品的开发商、生产商、销售商,都享受到市场红利,
当《浪浪山小妖怪》的XR体验项目,入驻全国商场,
当虚拟制片技术,让《流浪地球3》的拍摄周期缩短……
这些市场变化的背后,都藏着“新投资”活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