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盘后,洲明科技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达77.74亿元,同比增长4.90%;归母净利润(剔除投资损益(股权)、汇率损失后)为1.93亿元,综合毛利率升至29.11%。在整体大环境承压、传统显示产品竞争趋于同质化的背景下,洲明科技依托AI技术重构LED显示的价值边界,正在从一家硬件制造商转型为智能光显平台运营商。
进入2025年,公司延续强劲势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76亿元,同比增长5.63%;扣非净利润达7415.5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737.04%,洲明科技凭借“LED+AI”双轮驱动模式,率先打开增长新通道。
AI技术深度嵌入,重构光显产业价值逻辑
近年来,AI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以DeepSeek等为代表的大模型的突破性进展,正深刻影响各行各业的竞争格局。对于LED显示行业而言,硬件性能提升已趋于瓶颈,单纯比拼像素、亮度、对比度已难以拉开技术差距。在此背景下,洲明科技前瞻性地将“LED+AI”确立为核心战略,增强内容创作和交互能力,构筑行业新壁垒。
公司自研“山隐”垂直类佛学大模型,结合AI语音、图像、动作等多模态能力,赋能全新C端产品矩阵,如AI全息情感陪伴助手、AI交互数字鱼缸、AI护眼灯等智能家居设备。此外,洲明Agent平台通过接入DeepSeek、OpenAI、微软Azure等主流大模型,实现语义理解、角色扮演、情感陪伴等复合式功能,满足家庭用户在情绪联结、教育引导、精神疗愈等场景中的日益增长需求。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AI伴侣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数据,2024年中国AI情感陪伴市场规模已达12.11亿元,而这一数字将在2025年爆发至38.66亿元,并在2028年突破5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8.74%。特别是在“智能显示+情感交互”融合的背景下,洲明科技凭借独有的LED硬件优势与AI能力融合,将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利好趋势。
从“智能体”到“空间入口”,AI重构场景应用形态
LED的智能化革命不仅限于C端消费品,更在B端场景中深度展开。2025年央视春晚中,洲明科技与央视总台技术局联合打造AI智能体舞台系统,将LED立方体与nDisplay渲染、相机追踪、AR融合、虚拟拍摄等技术融合,搭配AI大模型驱动的语义控制和动作捕捉,为观众呈现出全新的沉浸式视觉体验。这不仅代表“LED+AI”在艺术与传媒领域的落地样板,更意味着光显技术正在从信息呈现工具跃迁为内容生成与空间交互平台。
公司旗下UniAIoT平台也持续升级,通过“AI大模型+IoT平台+音视频引擎”三层技术架构,实现设备管理、画面控制、场景切换、智能播控的自动化与个性化。在文旅、商业、数字展陈、体育、教育等多个高价值领域,洲明打造了大量标杆案例:如湖南博物院的沉浸式球幕、沙特Jeddah Season的互动瀑布等,均体现其AI化能力在不同场景下的全域适配性。
硬件层“芯”突破,推动LED走向“智造融合”
不仅如此,洲明科技在Mini/Micro LED技术路径上的不断突破,也为AI能力的深度融合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公司Mini/Micro LED销售额同比翻倍,COB与MIP类产品占显示业务比重达13%—15%。其中,MIP方案通过高度集成封装实现灯珠结构优化、芯片体积缩减与可维护性提升,极大地提升了产品在大屏高端显示场景中的性价比与可靠性。
相比传统COB架构,MIP不仅将转移效率提升3倍以上,还具备低成本单像素级修复能力,良率高达99.995%。其封装结构专利(如E字型排列)有效解决色彩一致性难题,并率先实现P0.3至P1.8产品线的全覆盖,构建起强有力的制造端壁垒。
IDC预测,2024年中国终端设备市场中,将有超过半数的设备在硬件层面具备针对AI计算任务的算力基础,至2027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攀升至接近80%的水平,并进入平稳提升阶段。以“AI+终端”为代表的交互类设备将成为消费电子与公共场景更新的核心方向,洲明科技近年来积极布局投入该领域,有望抢先赢得市场先机。
今年以来,洲明科技多次举办投资者调研活动,累计接待各类机构超150家,投资者对公司AI相关布局展现出浓厚兴趣。随着AI成为下一个通用技术平台,各大传统制造行业都在寻求由“硬件导向”向“智能驱动”转型的新路径。在LED显示行业,洲明科技凭借在硬件、算法、内容与场景的全栈布局,正推动“LED+AI”成为引领行业的新范式。
从AI陪伴助手到央视春晚“AI智能体”,从数字展厅到文旅光显街区,公司不仅推动了产品形态的升级换代,更通过技术赋能创造出全新消费与产业场景,已然站上了这一轮变革的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