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时披露年度报告属于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会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一查一个准,去年有7家公司未按时披露年报,到现在只剩下普利制药还在大A市场,其他6家都转场到三板市场了。
4月23日,金力泰(300225.SZ)发布公告,因其财务信息等核查程序未完成,预计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消息一出,市场对金力泰未来发展忧心忡忡。回顾其过往业绩、管理层变动及投资者诉讼情况,金力泰的经营与治理能力备受关注。
根据公告,金力泰原计划4月29日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却因“因涉及年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等相关重要事项未能完成核实查证程序”无法按时编制。按照深交所规定,如公司在股票停牌后两个月内仍未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公司在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的两个月内仍未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深交所将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这与金力泰此前公布的2024年业绩快报形成鲜明对比。快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7.32亿元,同比微降0.44%,归母净利润3091.06万元,同比大增115.66%,基本每股收益为0.0650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6.67%。公司称盈利得益于“毛利率增长”与“成本控制优化”。但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归母净利润贡献456万元,占比近15%,主要来自政府补助(368万元)和投资分红收益(68万元)。
进入2025年,金力泰业绩延续增长态势。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净利润450万元至650万元,同比增71%至147%,然而扣非净利润仅220万元至255万元,同比增幅低至4%至21%,非经常性损益高达240万元至380万元,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超50%。虽然业绩仍处于增长态势,但结合此次年报无法按时披露的情况,不免让市场对金力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稳定性产生怀疑。有观点认为,年报编制工作的延迟往往暗示着公司内部财务核算可能存在问题,或是业务运营中出现了难以理清的状况。
上市公司管理层稳定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稳定的管理层能确保公司战略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金力泰的高管变动颇为频繁,或给公司治理带来挑战。仅2024年,就有董事长兼总裁、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等多名高管人员辞职。
在公司面临财务报告披露问题以及高层频繁变动的同时,金力泰还深陷投资者诉讼的泥潭。3月27日公告显示,金力泰新增69名自然人投资者起诉,涉案金额2325.23万元,案由为“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至此,公司合计收到103名自然人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为由的投资者诉讼,其中2人已撤诉,其余101起案件合计涉案金额共计5272.97万元;目前101起案件中,已有2起案件开庭审理,尚未判决;其余案件尚未开庭审理。
对于本次新增诉讼的主要事实与理由,金力泰指出,与公司此前相关增持计划未履行以及因信披违规被处罚有关。据披露,2021年6月,公司时任高管袁翔及时任控股子公司高管罗甸承诺6个月内增持不低于3亿元股份,最终却零增持,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2024年1月,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
市场人士表示,一旦投资者对公司产生信任危机,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或将受到削弱,后续的业务拓展、项目投资等都可能因资金问题而受阻。而且,诉讼案件的公开审理和进展情况会持续受到关注,任何不利消息都可能导致股价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