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大降,但芯片收入却在涨?
北京君正(300223.SZ)最新财报出炉: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9.75%,第三季度单季更是骤降61.48%。这一数据无疑让不少投资者心头一紧。然而,细看财报细节却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反差——公司营收仍在稳步增长,前三季度总营收达34.37亿元,同比增长7.35%;其中,存储芯片和模拟互联芯片的销售收入均实现同比与环比双增长。一边是利润大幅下滑,一边是核心业务持续放量,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公开信息来看,利润缩水的主要原因并非市场萎缩或产品滞销,而是外部因素带来的成本压力。报告期内台币汇率波动,导致存储芯片产品成本上升,进而压缩了毛利率。尽管公司在汽车、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市场拓展顺利,存储产品在消费与行业端都呈现周期向上趋势,车规模拟芯片也在持续推进客户导入,但成本端的不利变动直接拖累了最终的盈利表现。
此外,智能视觉类产品因安防市场需求波动和竞争加剧,收入略有下滑,也对整体业绩构成一定影响。不过,嵌入式MPU在AIoT领域的应用拓展带来了计算芯片收入的小幅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
我怎么看这家公司?
说实话,看到这份财报的第一反应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营收增长而利润下降,在半导体行业并不罕见,尤其是在产业链全球化程度高的细分领域。北京君正的问题不在于“做不做得出货”,而在于“能不能卖得更赚钱”。目前来看,短期利润受汇率扰动明显,属于阶段性承压,而非基本面恶化。
我更关注的是它的业务结构变化。存储芯片收入持续增长,且进入消费与行业双轮驱动阶段,这是一个积极信号。特别是随着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需求回暖,这类高可靠性、长生命周期的产品正在成为公司新的增长锚点。模拟与互联芯片的同步提升,也说明公司在横向拓展能力上有了实质性突破。
从资金面看,近期主力资金有净流入迹象,行业整体资金关注度也在提升。技术面上股价处于中轨以上,虽有超买倾向,但量能配合良好,反映出市场对其长期逻辑仍有一定认可。
我的判断是:北京君正正处于“量价错配”的过渡期。销量在走强,但价格或毛利暂时被压制。一旦汇率环境稳定,或者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有望迎来修复。短期需关注79.5元附近的支撑位,若能稳住,中期震荡上行趋势仍可期待。
说到底,芯片公司的价值不在某一季度的利润数字,而在其能否卡位关键赛道。北京君正现在做的,正是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