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北京君正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7.79亿元、5.16亿元、3.64亿元和2.02亿元,业绩呈下滑态势。
业绩逐年下滑
招股书显示,北京君正经营模式为无晶圆厂模式,公司聚焦芯片的研发与设计,同时与晶圆代工厂及封测代工公司展开合作。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销售计算芯片、存储芯片及模拟芯片,以及为产品的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协助其开发相关软件系统及优化产品功能等。
2022年、2023年、2024年,北京君正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4.12亿元、45.31亿元、42.1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79亿元、5.16亿元、3.64亿元。
2025年前6个月,北京君正的营业收入为22.49亿元,净利润为2.02亿元。
北京君正提示风险称,公司的业绩受到采用公司产品的下游行业的需求以及终端产品价格波动影响。
大部分收入来自少数客户
招股书显示,北京君正的客户为经销商及直销客户,主要包括电子元件制造商及销售商。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前6个月,北京君正向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为27.37亿元、24.7亿元、21.88亿元及11.48亿元,分别占总销售额的50.6%、54.5%、51.9%及51.1%;向最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为10.87亿元、9.54亿元、8.17亿元及3.88亿元,分别占总销售额的20.1%、21%、19.4%及17.3%。
北京君正提示风险称,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少数客户。损失一名或多名有关客户或其采购额大幅减少,均可能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北京君正的供应商主要为进行芯片制造的晶圆厂合作伙伴以及进行芯片测试及封装的封测代工合作伙伴。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6个月,北京君正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为26.28亿元、17.01亿元、14.23亿元及7.05亿元,分别占总采购额的65.1%、58.3%、47.8%及51.0%;公司向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为12.9亿元、7.74亿元、3.5亿元及2.32亿元,分别占总采购额的32%、26.5%、11.8%及16.7%。
北京君正在招股说明书中还提到,公司经营所在市场竞争激烈。竞争格局由多种因素形成,包括客户及其各自行业的发展、技术进步、新材料或技术的出现、产能、监管变动及整体经济状况。可能会出现新的市场参与者,推出对现有参与者构成挑战的创新性或具成本效益的产品。若公司未能紧跟有关进步或未能在质量或成本方面使公司的产品脱颖而出,则公司的市场份额可能会流向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