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2025亚洲通用航空展在珠海开幕,绿色动力技术与产品成为核心展示方向。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发”)等产业链龙头企业集中参展,其中中国航发携多款首发绿色动力产品亮相,重点展示兆瓦级氢燃料涡轴发动机、纯电推进系统、航空混合动力系统等低碳动力装备。同时,另有30余家航空动力企业同台呈现全谱系低碳解决方案,全方位彰显通航产业绿色转型成果。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正加速产业升级。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等政策落地,“能耗+碳排放”双控机制推动产业升级,上市公司密集布局航空动力电池、氢燃料配套等核心环节,抢占绿色通航市场。国际民航组织CORSIA碳抵消计划更推动全球通航业加速脱碳,为中国企业提供差异化竞争机遇。
航空动力电池作为电动通航脱碳的核心支撑,其能量密度与低碳适配性成为企业竞争关键,上市公司通过技术突破与整机厂深度绑定实现快速落地。
例如,11月19日,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旗下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尚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飞航空”)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聚焦复杂场景新能源eVTOL电源系统研发,为对方核心机型提供定制化电池套件,重点解决山地高海拔、应急消防等场景下的电源稳定性与续航瓶颈,双方还将联合推进试飞验证与适航取证。
公司官网显示,欣旺达在航空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具有明确技术迭代规划,公司已公开“五代技术升级路线”,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
今年8月份,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创新航”)与广东高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高域”)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eVTOL领域推进电源标准化产品研发;6月份,搭载中创新航9系高镍/硅体系专用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超300Wh/kg、支持6C快充)的广汽高域GOVY AirCab已正式发布,7月份完成样机交付,目前该机型进入适航审定阶段,计划2026年下半年取证量产,中创新航同步研发的第二代半固态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可达350Wh/kg。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航空动力电池核心机遇在于低空经济“双碳”需求驱动下的市场扩容,技术迭代加速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且整机厂绑定模式利于快速商业化。长期挑战包括电池续航能力仍需突破以满足长距离飞行需求,成本控制压力大,以及回收体系不完善带来的环境问题。
除电池技术外,氢燃料动力凭借“碳排放归零”优势,成为通航脱碳的重要方向,上市公司在核心装备环节实现关键突破。例如,中国航发展出的兆瓦级氢燃料涡轴发动机,燃烧过程仅排放水蒸气,适配10吨至20吨级分布式电推进飞机,该发动机已于2024年完成整机性能达标及60小时持久摸底试验。
在加氢设备领域,厚普清洁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今年3月份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合资投运世界首架氢动力飞机配套超高压航空加氢站,可实现70MPa压力下7.6KG氢气加注,支撑氢动力飞机续航近两小时。
努曼陀罗商业战略咨询创始人霍虹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航空动力电池与氢能动力在通航领域的竞争,本质是“场景适配性”的分化,最终会形成互补为主、局部竞争的格局。从市场份额看,5年至8年内,航空动力电池凭借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优势,可能占据更大份额,预计在轻型运动飞机、eVTOL等低空短途场景中占比达60%以上;而氢能动力因技术迭代周期长,初期份额较低,但在中远程通航场景(如支线物流、城际飞行)的占比会逐步提升,长期有望达到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