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多肽药物领军企业翰宇药业(300199.SZ)宣布一项重磅人事任命:原恒瑞医药副总裁、国际业务负责人沈亚平先生正式出任翰宇药业执行总裁。
公告介绍,沈亚平博士毕业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曾长期任职于加拿大Inflazyme、美国Lipont、美国Chemwerth等多家海外知名药企,并自2012年起加入恒瑞医药,历任董事长助理、副总裁,分管恒瑞医药国际业务部,国际仿制药研究所,美国eVenus公司,日本恒瑞公司,新加坡恒瑞公司,负责原料药、仿制药和部分创新药产品的海外市场的市场开发、注册申报、上市销售和产品维护。
他的加盟,不仅意味着在深入研判行业趋势后,对翰宇药业多肽领域发展、国际化商业前景的主动选择,也标志着翰宇药业在加速全球化布局的关键节点上,引入了一位兼具技术背景与国际化实战经验的战略操盘手,有望助力翰宇药业开启国际化新征程。
以行业龙头为范本,创新药“出海”进入加速期
近年来,中国创新药“出海”已从个别尝试走向系统性突破,而恒瑞医药无疑是其中的标杆企业。2025年以来,随着我国创新药管线全球认可度提升,重磅BD的频频落地更推动了创新药板块良好的市场表现。
年初以来,恒瑞医药接连达成多项对外授权合作:3月与默沙东就Lp(a)口服小分子抑制剂HRS-5346达成全球授权,首付款2亿美元,潜在总金额达17.7亿美元;7月与GSK签署HRS-9821项目全球独家许可协议,首付款高达5亿美元,总交易价值逼近120亿美元;9月又先后与美国BraveheartBio、印度Glenmark就HRS-1893及HER2ADC药物SHR-A1811达成授权,首付款分别达7500万美元和1800万美元,后续里程碑付款均超10亿美元。这些高价值交易不仅彰显了恒瑞医药研发管线的全球竞争力,更体现了其成熟的国际化商业运作能力,其股价也从1月42.25元/股的低点,持续攀升至9月74元/股的高位。
恒瑞医药“出海”成果的背后,不仅来自其管线本身的创新价值,也必然离不开国际业务团队多年深耕积累的支撑。恒瑞医药的全球化过程中,BD架构、跨国合规组网、临床价值验证和区域化商业路径已被反复验证,无疑能为正处于国际化加速期的企业提供可复制的“出海范本”,加速翰宇药业“从出海到国际化”的进程。
从利拉鲁肽放量到全球管线协同,国际化正提速
行业龙头前高管的加盟,并非翰宇药业国际化战略加速的起点,其国际化布局早已清晰铺开。从业绩层面展开,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3亿元,同比增长82.06%;归母净利润达7135.15万元,同比大增305%。业绩爆发的核心驱动力,正是利拉鲁肽注射液在美国市场的成功放量。作为首仿药,该产品于2024年12月获FDA批准,并与美国注射剂仿制药龙头Hikma合作,自2025年初起快速填补原研药诺和诺德因产能倾斜导致的市场短缺。上半年,公司国际业务收入达4.25亿元,同比激增272.76%,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77.40%。
然而,翰宇药业的“野心”远不止于一款仿制药。公司已构建覆盖GLP-1靶点的完整多肽管线,包括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国内已完成Ⅲ期入组)、替尔泊肽、瑞他鲁肽等,并积极推进口服制剂开发。据今年6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周制剂)/口服片剂在中国、巴西、埃及、墨西哥、欧亚联盟区域、海合会成员国、北非市场已经完成对外授权合作协议签署,并与超过20家国际合作方洽谈授权合作机会;替尔泊肽注射液(周制剂)接洽的国际合作方也达到5家,预计以利润分成与BD授权的模式开展,覆盖全球不同国家市场。
此背景下,沈亚平的加盟可谓恰逢其时。今年以来,翰宇药业在研发端强化布局成果斐然,与碳云智肽合作开发GLP-1R/GIPR/GCGR三重激动剂多肽创新药,并在FAP靶点肽药偶联物(iCPDC-001)与AI抗菌肽(iCAMP016)等多款临床价值突出的研发管线上达成CRDMO合作;与全球领先的数字资产平台KuCoin达成战略合作,以中国内地首个“创新药研发未来收益权”为底层资产的RWA代币化试点,实现新药研发融资的创新;联手华为云发布AI多肽大模型助手,有望实现缩短45%的药品研发周期。
新高管的加入,有望加速翰宇药业复杂研发资产转化为全球商业价值的进程,其全球化战略或将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性输出,真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