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际油价震荡下行,但国内油田服务行业继续维持高景气度,相关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稳定增长。
Wind数据显示,目前已披露三季报的油服企业中,贝肯能源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发展”)、华油惠博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均实现了稳健增长,潜能恒信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潜能恒信”)业绩明显改善。
具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海油发展实现营业收入339.47亿元,同比增长0.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53亿元,同比增长6.11%。
潜能恒信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27亿元,同比增长18.26%。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96亿元,同比增长63.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1.8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油服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首先得益于国内油气企业持续推行的增储上产政策。以“三桶油”为例,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国内油气当量产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当前全球勘探开发活动仍保持活跃。国内方面,增储上产政策保障油服行业景气度。“三桶油”资本开支整体维持高位,高额资本开支投入将有力保证上游产储量的增长,同时使得下属油服企业充分受益。
“尽管当前油价震荡下行,但对主要油气企业而言,当前价位仍能维持盈利,行业资本开支因而继续保持增长。由于油服企业的业绩表现通常滞后于油气公司的投资周期,前期高油价驱动下的高强度资本投入,其效益正延续至当前阶段,支撑了油服企业在油价下行期内的业绩增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表示。
海油发展管理层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目前公司存量业务稳定并有增量。凝析油、LPG(液化石油气)销售业务受油价影响较大,但通过市场研判、库存管理和专业研判分析来稳定价差,油价波动对该业务毛利影响不大。
今年以来,国内油服企业频频签订海外大单。“出海”成为国内油服企业业绩增长的一大方向。
例如,今年9月份,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化油服”)新签道达尔能源拉塔维项目公司二期井场及井间管线项目25.53亿元合同。
9月份,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油工程”)与ADNOC Gas Operations & Marketing L.L.C.就阿联酋LNG(液化天然气)输送管线项目签署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之一)承包合同,合同金额36.88亿元。同时,中油工程与伊拉克巴士拉石油公司就伊拉克海水管道项目签署EPC承包合同,合同金额约180.32亿元。
石化油服方面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822.1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262.8亿元,同比增长62.0%。
海油发展方面表示,公司凭借国内成功经验,为海外油气区块提供一体化开发服务,增量可观。
“近年来,中国油气企业与油服企业正加速‘走出去’。凭借领先的技术和显著的成本优势,中国油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林伯强表示,只要国际油价维持在相对高位,这些企业的业绩就有望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