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4收入已超50%,凭什么还在亏?” “商业化落地才是硬道理。”
一边是技术领先、L4级业务收入占比过半的高成长性,另一边是持续扩大的亏损现实——天瞳威视的上市申请,把自动驾驶行业的理想与现实撕裂得清清楚楚。
事件概述
苏州天瞳威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瞳威视”)近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先优势。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于2024年12月落户苏州市吴中区太湖新城,并已完成L4级无人驾驶巴士(Robobus)的核心测试,即将投入实际道路运营。作为中国领先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天瞳威视业务覆盖L2-L2+级行车与泊车解决方案及L4级无人驾驶技术,2024年L4级业务收入占比超50%,达2.428亿元。
事件分析及观点罗列
天瞳威视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将提升自动驾驶板块的市场关注度,并可能带动相关概念股的短期活跃。 天瞳威视作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上市申请可能引发市场对自动驾驶赛道的关注,带动相关概念股(如L2/L4级技术企业、芯片供应商等)的短期活跃。若上市成功,募资计划(如高阶智驾算法迭代、海外车型定点扩容等)可能吸引长期资金布局。此外,公司在L2-L2+级行车泊车一体化方案和L4级自动驾驶的双线布局,可能加剧与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已上市企业的竞争,推动行业技术迭代加速。
天瞳威视的上市申请反映了自动驾驶行业的快速增长和技术商业化加速的趋势。 全球乘用车销量预计从2024年的6290万辆增至2030年的8090万辆,智能汽车渗透率(L2-L2+)将从41.0%提升至74.6%,中国市场渗透率将达91.3%。目前L2-L2+功能已实现大规模普及,L4级自动驾驶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例如洋山港5G智能重卡、L4 Robotaxi方案ConnectOne等项目。国家层面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地方试点(如上海、北京)为技术落地提供场景支持。
天瞳威视的上市申请虽然带来市场机遇,但也存在盈利可持续性和技术落地的风险。 尽管营收增长显著,但亏损幅度仍较大(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93亿元),需关注毛利率波动及成本控制能力。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依赖政策放开及基础设施完善,存在项目延期或订单取消的可能。同时,魔视智能、千里科技等企业同步布局L2-L4级解决方案,可能分流市场份额。
相关题材及人气个股
该事件与智能驾驶题材密切相关,涉及多家人气上市公司。
中海达(300177.SZ)是智能驾驶及高精度时空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截至2025年11月10日,公司本年度智能驾驶车载高精度定位产品已交付超100万套,其中第100万套为满足L4级自动驾驶要求的高精度定位智能天线,专供Robotaxi客户使用。公司车载端软硬件产品已定点应用于吉利、小鹏、上汽、长城、东风、一汽等主流车企,并与多家国内主流Robotaxi客户达成战略定点合作。融资数据显示,11月4日公司获融资买入2077.04万元,当前融资余额达4.52亿元,占流通市值7.97%,处于历史50%分位以上水平。
众合科技(000925.SZ)是轨道交通与半导体融合发展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众合轨道交通系统自动化测试与验证平台(UniATVP)”已正式投入使用,测试效率提升67%,单项目测试周期从一周缩短至24小时内。11月7日,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姚卫浩一行到访公司,双方拟共建创新生态。公司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第二个锁定期将于2025年11月12日届满,当前股价为8.41元,涨跌幅2.19%。
赛微电子(300456.SZ)是MEMS与半导体先进制造领域的核心供应商。旗下北京FAB3产线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正推进客户需求产品的工艺开发与批量生产。公司在通信器件领域持续布局BAW滤波器业务,广泛应用于5G/6G高频通信场景。11月7日公司获融资买入3.74亿元,当日融资余额达10.96亿元,占流通市值6.40%,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两融余额达11.00亿元。
美利信(301307.SZ)是高端压铸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主营新能源汽车、5G通信、一体化压铸等精密铝合金结构件。公司新增“富士康概念”,为富士康EMS客户之一,产品覆盖特斯拉、华为汽车、比亚迪、小米汽车、长安汽车等多个头部品牌。11月10日主力净流入3280.31万元,融资买入达5426.17万元,融资余额升至3.55亿元,占流通市值9.43%,连续多日维持在历史90%分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