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康生命激励计划重大进展:归属条件达成,同时作废超127万股
盈康生命(300143)于2025年11月21日宣布,公司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二个归属期及预留部分第一个归属期的归属条件已成就。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173名激励对象可申请归属合计163.8957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0.22%,归属价格为5.08元/股。与此同时,公司也决定作废127.0443万股已授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涉及人数达数十人。
此次作废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21名激励对象因离职不再符合激励条件,合计作废68.82万股;二是2名激励对象个人考核未达标(S<60),导致其4.8万股无法归属;三是公司层面业绩虽达标触发值,但未达目标值——2024年营业收入相比2022年增长34.85%,达到首次授予第二个归属期和预留授予第一个归属期的触发要求(Am),但未满足更高目标值(An),因此公司层面归属比例为79.21%。由此,53.4243万股因未达全额归属条件被作废。
激励机制真实落地,反映企业治理透明度
我一直在关注盈康生命的股权激励执行情况。这次公告最让我认可的是它的规则清晰、执行刚性。无论是员工离职、考核不达标,还是公司业绩“达标但未超标”,都严格按照《激励计划(草案)》处理,该归的归,该废的废,没有模糊操作。这种对制度的尊重,恰恰是成熟上市公司应有的治理态度。
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公司2024年营收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仍未能触及激励计划中设定的更高目标值(44%增长率)。这说明公司在制定考核指标时具备一定挑战性,并非“走过场”。虽然短期看归属比例打了折扣,但从长期看,这种设计更能引导管理层聚焦可持续增长。
结合进博会上的表现,战略方向愈发清晰
就在本月初的第八届进博会上,盈康一生(盈康生命母公司海尔大健康生态品牌)以“AI in Care”为主题亮相,展出包括全自动配液机器人、超速离心机、生物样本数智管理方案等前沿技术,超过60%为首发首展。这表明公司正从传统医疗服务向“AI+医疗场景”深度转型。
我在现场资料中看到,其细胞毒性药物配液机器人已落地300多家医院,而“海医汇”平台链接了400多个临床项目,这种生态化布局正在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结合本次激励计划的有序推进,可以看出盈康生命不仅在技术上发力,在组织激励上也在同步构建长效机制。
当前股价承压,但基本面仍有支撑
从市场表现看,盈康生命近期股价处于弱势,当前价9.96元,跌破布林线下轨,BIAS负乖离率较大,短期趋势偏弱。主力资金五日净流出超3000万元,行业整体也面临资金流出压力。但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货币资金充足,且激励计划的规范实施有助于稳定核心团队。
我认为,在医疗AI与高端设备国产替代的大趋势下,盈康生命的生态布局和技术积累具备长期价值。短期波动或带来情绪扰动,但只要核心团队稳定、创新持续推进,未来仍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