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ST聆达因财务数据“表面改善”引发市场关注,但深挖其重整计划与经营实质,潜在风险远超预期。理性分析五大隐忧,建议投资者保持警惕:
重整进度持续“卡壳”,退市倒计时压力巨大
公司自2024年7月启动预重整,至今已超15个月,法院仍未裁定受理正式重整。根据监管规定,若重整失败,公司将面临破产清算并直接退市。当前公司净资产为-6.65亿元,资不抵债持续恶化,时间已成为最大敌人。
核心资产清零,转型业务难撑造血能力
*ST聆达原有的核心光伏电池片业务(金寨嘉悦)已于2024年3月停产,且PERC产线因技术淘汰已无复产价值。当前营收主要依赖光伏EPC工程,但该业务需提前垫资,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2025年前三季度现金流-2340万元),短期营收增长实为“饮鸩止渴”。
合规痼疾未除,重整方案或遭监管否决
2025年9月公司因信披违法、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被大连证监局处罚,且内控缺陷被出具监管关注函。监管明确要求违规问题需在重整前整改完毕,而公司至今未彻底解决,这可能成为法院驳回重整申请的关键障碍。
产业投资人实力存疑,跨界转型可行性低
拟引入的重整方金微半导体(背后为威迪半导体、众凌科技)虽宣称拥有半导体技术,但其自身为初创企业,且要求“十年内主业不迁出金寨县、累计投资不低于10亿元”。在*ST聆达资金链近乎断裂的背景下,该承诺落地难度极大,且半导体业务与公司原有光伏技术基因协同性弱。
股权结构动荡,内部治理混乱
公司实控人缺失,第一大股东嘉悦同盛(持股13.11%)为地方国资背景,与重整方利益诉求可能存在分歧。加之多名高管被限制消费,管理层稳定性不足,进一步削弱了重整执行力。
结论:
*ST聆达的重整虽具想象空间,但结合司法进程不确定性、业务造血能力缺失、合规风险悬顶、转型可行性存疑及内部治理混乱五大因素,其重整成功概率正持续走低。投资者需警惕“纸面利好”背后的实质风险,避免陷入“退市前的最后一搏”陷阱。
(注:以上分析基于公开公告及财务数据,不构成投资建议)
参考资料: 公司公告、财报、监管处罚文件(截至202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