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险资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计调研A股上市公司14128次,其中,电子元件、医疗设备等科技板块上市公司获得险资机构高度关注。
业内人士认为,险资在建仓前、持仓期都可能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今年以来,险资机构对科技板块上市公司调研较多,与其看好该板块当前的投资潜力紧密关系,这与险资长期持有大量银行股等高股息板块股票并不矛盾。作为长周期、大体量资金,险资的权益资产配置具有持股分散、策略多元等特征。
泰康资产调研次数最多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突破36万亿元,其中股票投资余额约3.07万亿元,较去年底净增6406亿元。
具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保险公司总计调研上市公司6498次。其中,调研次数最多的是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达494次。紧随其后的是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次数达424次。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调研次数都超过了300次。中国人民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次数为248次。
同时,今年前三季度,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调研上市公司共计7630次。其中,调研次数最多的是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达853次。同时,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家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调研次数都超过了500次。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整体来看,养老险公司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调研更为积极,主要是因为其资金久期较长、对稳定性要求较高,需要通过深入调研来甄别并布局具备长期盈利能力的核心资产。养老险公司作为养老第三支柱的关键参与主体,还需构建差异化投资组合,以匹配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保险资管公司则承担着为多家险企及其他机构管理资金的责任,通过积极调研不断完善投资策略,提升投资绩效,以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低利率环境下,在巩固长久期固定收益资产“压舱石”作用的基础上,险资机构进一步发挥权益资产“关键少数”的作用,对个股建仓前的研判以及持仓期的持续追踪,险资机构都会对上市公司进行深入调研。燕梳资管创始人之一鲁晓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二季度以来,科技板块股票上涨明显,养老险公司要兼顾绝对收益与相对排名,通过高频调研挖掘机会,可提升投资组合的竞争力,提升投研实力已成为险资机构参与市场化竞争的主要抓手。
科技板块受关注
在险资机构前三季度超1.4万次调研中,科技板块的上市公司最受险资机构关注。
具体来看,被最多险资机构调研的前十家上市公司为汇川技术、立讯精密、中控技术、德赛西威、水晶光电、深南电路、天孚通信、鼎泰高科、迈威生物-U、萤石网络。这十家上市公司至少获得了43家险资机构调研,其中,汇川技术获得97家险资机构的调研。从Wind行业分类来看,这十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公司属于电子元件行业、3家公司属于高端设备行业。
广东凯利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张令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险资机构热门调研对象以科技板块上市公司为主,主要是受今年市场热度的影响。从人工智能(AI)衍生到半导体芯片,从人形机器人衍生到电驱、减速器等电子元件。前三季度,沪深300指数累计涨幅约18%,而机器人指数、人工智能指数累计涨幅分别约为41%、38%。
张令佳进一步分析称,一方面,国家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力支持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发展,国内资本市场AI投资热情高涨。面对出现的新趋势,险资机构加强对具有新前景的板块调研是必然之举;另一方面,在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增加权益资产配置往往采用哑铃策略,既配置高股息资产提供稳定性和现金流,又配置科技成长资产获取风险回报。而银行、能源等传统行业往往作为高股息资产,这些板块的逻辑清晰、前景稳定,长期受到市场关注,险资对这些板块的了解相对充足,所以把调研力量侧重于不确定性更强的科技成长板块也是必然的。
在鲁晓岳看来,险资机构前三季度密集调研科技板块上市公司,是“拉长考核周期”的政策引导、低利率市场环境、“高股息资产为盾,科技成长资产为矛”的双主线配置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配置传统高股息板块资产的基础上,险资应积极主动挖掘科技板块机会,关注科技企业的长期技术积累、市场前景和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