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抢装潮临近尾声,产业链价格拐点到来。继上周硅料价格大跌,价格下跌传导至主产业链其他环节。本周硅片价格跌超9%,跌价主要原因是终端组件需求快速回落,电池排产下降,对硅片需求大幅减弱。
硅片跌价之际,电池、组件价格也纷纷下跌,部分组件价格跌破0.7/W关口,已达0.68元/W,意味着组件价格再度跌回去年四季度全行业自律减产之前的价格,电池跌幅相对较小,环比下跌0.02元-0.03元/W。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下称“硅业分会”)披露,本周N型G10L、N型G12R单晶硅片的价格跌幅分别为8.2%、9.09%。硅业分会称,市场在政策节点将至的情形下看跌后市,部分硅片企业恐慌性降价出货,目前硅片价格下跌趋势暂时没有好转迹象,短期内硅片市场不容乐观。同时,美国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东南亚四国的光伏产品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一系列因素带动硅片市场价格下行。
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与供需表现环环相扣,一方面,硅片的库存虽未处在高位,但需求端不理想。同时,硅料5月排产没有变化,全社会硅料库存仍处在高位,接近40万吨,作为行业上游环节,硅料高库存压力传导或让产业链价格走势承压。
光伏行业的高库存、弱需求、价格下跌,使得制造商面临较大现金流动压力。一位光伏组件企业的业务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产业链价格持续跌破企业现金成本,如果需求没有实质性改善的话,中小厂商的现金最多维持三个月就将被迫退出,甚至个别大型制造商也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目前已经发布的光伏年报显示,光伏主产业链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不容乐观。电池组件制造商东方日升(300118.SZ)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位73.27%,该公司的货币资金已经无法覆盖短期负债,短期偿债缺口金额约48.44亿元。
“430节点”已经最后五天倒计时,短期内光伏需求改善尚看不到拐点。就应对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的措施,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名光伏业内人士认为,行业自律和各环节控产仍是关键,尤其是政策效力进一步提升,以有效遏制“暗降出货”“以量换现”现象。
记者了解到,在高库存与价格低迷背景下,企业为缓解现金压力不得不“以量换现金”,即低价出售产品换回现金。“企业低价出售实属无奈,这又引起了低价竞争,使得行业更加‘内卷’。由于新政策下电站投资收益率的不确定性,装机需求的短期阵痛期难避免,我们预计到6月很难出现需求的实质性拐点。”上述光伏组件人士对记者说。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协会牵头召开了多次会议,汇集光伏企业意见,积极地向上进行反馈。针对抢装潮后光伏产业面临的困境,另一家光伏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光伏产业或需要更强效力的行政参与,保障管控产能的效率,避免恶性竞争。“目前来看,减产的实际有效性还有待提升。行业自律还只是自觉行为,但在市场自身失效、企业面临现金流压力的阶段,政策效力提升有望提升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