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SZ300111)$ 资本化资产负债表,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兼容并组合作方式,做大做强再创辉煌,也是符合大趋势的,现在国内上市公司,大而不强,小而不精,是迫切需要政策性引导重组的,所以对于合规合理的安排,是政策鼓励的。上纬新材是特殊情况,反思一下,也吓到一批人。
套利背后逻辑
1.套利卖盘是“皮毛”,而基本面是“骨肉”
·机构套利带来的卖盘是短期的、技术性的。它像是一层“浮尘”。
· 如果公司拥有极其强劲的基本面(如超预期的业绩增长、行业景气度飙升、革命性产品发布等),那么吸引来的长期价值投资买盘就像一股强劲的风,轻易就能吹散这层浮尘。
· 说明:市场的注意力已经超越了短期的套利交易,更关注公司长期的内在价值。
2. “接盘者”实力雄厚,且志在高远
· 在大宗交易中,以折价买入的机构,通常被认为是“聪明的钱”。如果他们买入后迅速在二级市场卖出,是为了赚取无风险的小额价差。
· 然而,如果股价在他们卖出后依然上涨,说明在二级市场上,有另外一批实力同样雄厚、甚至更强大的机构投资者在接货。这些“新机构”看中的不是那一点点折价,而是公司未来巨大的上涨空间。
· 说明:股票的“机构换手”非常成功,从短期套利客手中转移到了长期看好并愿意锁仓的投资者手中。
3. 市场共识高度一致,买盘力量源源不断
· 股价的走势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博弈的结果。套利行为创造了短暂的、有吸引力的“低价买入机会”。
· 股价不跌反涨,表明市场对该股的看多共识非常强烈。一旦有套利盘抛出,立刻就有大量的买盘涌入,将价格迅速推高,甚至让那些想做套利的资金都无法在低价位回补。
· 说明:该股票的上涨趋势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尤其是机构群众),趋势非常健康和有韧性。
4. 套利行为本身可能被“利用”
· 在一些情况下,大宗交易的折价买入方和卖出方可能本身就存在某种关联或默契。折价交易有时会被用来以较低成本完成大量筹码的转移,或者为后续的拉升“洗盘”,吓走不坚定的持股者。
· 当股价随后上涨时,这可能意味着之前的大宗交易本身就是一次“送红包”或“筹码交接”。
总结来说,股票在机构套利后保持上涨,就像一支军队在经历内部的小规模叛变后,不仅没有溃散,反而士气更高、进攻更猛。这说明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基本面)和凝聚力(市场信心)极其强大,未来的前景值得期待。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通常是一个值得继续持有甚至考虑加仓的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