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世纪实控人的敛财之路
创世纪的实际控制人夏军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资本运作,实现了对公司的控制,并在此过程中多次通过低价定增和高位减持的方式获利。以下是对其敛财之路的具体分析:
## 低价定增与高位减持
### 2020年定增
2020年,夏军以4.09元/股的价格包揽了创世纪的定增,而当时公司的市价为11.36元/股,差价率超过60%。通过这种方式,夏军在定增后持股比例跃升至控股地位,完成了借壳上市的第三步[[1]()]。
### 2021年定增
2021年,创世纪再次推出定增方案,虽然这次定增未能完成,但可以看出公司倾向于通过低价定增来筹集资金。2022年,公司在重组购买资产环节中执行的股票发行价格为10.45元/股,而取消配套募资当日的收盘价为6.22元/股,这也显示出定增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现象[[3]()]。
### 2025年定增
2025年,创世纪再次披露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5亿元,由夏军全额认购,认购价格为5.45元/股。值得注意的是,夏军的妻子凌慧在2024年8月进行了减持,减持价格未公开,但市场普遍认为夏军此次定增价格低于减持价格,引发了市场的质疑[[2]()][[3]()]。
## 内控问题与监管处罚
创世纪在夏军的控制下,内控问题频发,多次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从2019年至2024年,公司共收到广东监管局以及深交所的警示函、监管函、关注函共计15份,涉及会计处理不准确、信息披露违规、财务内控等问题[[1]()]。
## 商誉减值风险
创世纪在2015年收购深圳创世纪时形成了16.54亿元的商誉,但公司在业绩承诺过后,营收和净利润连续下滑,仍未对商誉进行减值。此外,公司因商誉资产组变化情况等违规问题遭罚,存在人为降低商誉减值金额的可能,投资者需关注商誉未来发生大额减值的风险[[1]()]。
## 结论
创世纪的实际控制人夏军通过低价定增和高位减持的方式,实现了对公司的控制并从中获利。然而,公司在其控制下,内控问题频发,多次受到监管处罚,且存在较大的商誉减值风险。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也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构成了威胁。投资者在关注公司业务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警惕这些潜在的风险。
这是豆包挖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