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成新能最近交出的成绩单,让不少关注新能源行业的人捏了把汗。这家业务横跨光伏、储能、锂电池等多个热门赛道的企业,今年前三季度虽然营收增长了12.79%,达到30.1亿元,但净利润却亏损了2.65亿元。虽然比去年同期的5.92亿元亏损有所收窄,但连续亏损的状态还是暴露了新能源行业正在经历的结构性分化。
上游供应商的喜与忧
从产业链上游来看,这家企业的困境正在产生连锁反应。在锂电池材料领域,由于公司业务持续亏损,对六氟磷酸锂等关键材料的采购需求可能会受到压制。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材料最近行情特别好,价格已经涨到每吨7.5万元以上,涨幅超过40%。那些头部材料商完全可以把产品转卖给储能客户,所以受到的影响可能有限。
光伏组件这边的情况就不太乐观了。整个行业都在经历残酷的"内卷",光伏组件的毛利率一度跌到2.7%的历史低位。公司如果缩减硅料、电池片的采购量,只会让上游的价格战打得更激烈。
下游客户的信任危机
往下游看,问题同样不少。新能源电站投资方可能要担心了,因为公司经营现金流已经是-3.57亿元,这意味着光伏EPC项目的交付能力可能会打折扣。更可惜的是储能业务,明明行业正在爆发式增长,中国企业海外储能订单同比激增220%,但公司似乎没能抓住这个机会。
动力电池业务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相关企业股价飞涨的背景下,公司的传统锂电池业务显得越来越缺乏竞争力。
替代品的冲击与互补品的机遇
新能源行业的技术迭代速度惊人,这让易成新能面临更多挑战。固态电池正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氢能也获得政策大力支持,风电行业则通过出口升级实现了盈利改善。这些替代技术的崛起,都在挤压传统锂电池和光伏技术的市场空间。
互补品领域的机会同样被错过了。储能系统明明是中证储能产业指数上涨32%的大热门,智能电网设备和充电基础设施也都有明确的发展前景,但公司的业务布局似乎都没有及时跟上。
行业洗牌中的生存之道
从投资角度看,这个案例折新能源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上游的锂电材料龙头因为价格上涨反而受益,下游的分布式光伏服务商也活得不错。但传统的光伏硅料供应商、集中式光伏电站运营商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新能源这个快速变化的行业里,技术路线选择和市场定位至关重要。企业要么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要么及时跟进技术迭代,否则很容易陷入"样样都做,样样不精"的困境。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六氟磷酸锂价格、储能电芯交货周期等关键指标的变化,这些都可能成为行业风向转变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