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创医惠的控制权正在发生重大变更——从长期“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转向由公司现任董事兼总经理魏乃绪掌控。这一变化并非通过简单的股权收购完成,而是结合了股份转让与表决权委托的双重安排,背后还牵出地方国资的身影,值得深挖。
根据公告,思创医惠第一大股东路楠将向苍南芯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协议转让其所持6273.95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5.61%。与此同时,股东思加物联将其持有的5.72%股份对应的表决权不可撤销地委托给苍南芯盛行使。而苍南芯盛正是由魏乃绪实际控制的企业。此外,魏乃绪控制的另一平台苍南芯创已持有上市公司1.85%股份。交易完成后,魏乃绪合计间接持股7.47%,但拥有高达13.18%的表决权,足以实现对公司的实际控制。
更值得注意的是结构设计:苍南芯盛成立于2025年11月12日,注册资本3亿元,其中苍南县工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苍南建投”)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1亿元,占比33.33%。而苍南建投为苍南县财政局控制的国有独资企业,这意味着此次控制权变更实际上是在产业资本与地方国资协同下完成的“曲线入主”。
此前,路楠曾计划将股份直接转让给苍南建投,使公司实控人变更为苍南县财政局。但该方案因未获浙江省国资委批准而终止。如今改由魏乃绪通过新设基金平台操盘,既保留了国资支持背景,又引入了管理层主导机制,被公司定义为“管理层收购”。这种模式规避了纯国资接管可能带来的治理僵化问题,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在推动企业市场化运作上的灵活思路。
说实话,看到这个架构时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国资搭台、经理人唱戏”吗?魏乃绪作为深耕物联网和智慧医疗领域的职业经理人,长期在一线参与经营,他对思创医惠的战略方向、业务痛点显然比外部投资者更清楚。现在有了表决权支撑,再加上地方国资的资金和信用背书,他确实有机会推动更大胆的改革。
但我也有担忧。管理层收购虽能提升决策效率,但也容易导致权力集中,尤其当表决权与实际持股比例出现较大偏离时,中小股东的话语权是否会被稀释?尽管目前锁定期承诺为18个月,且相关事项尚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监管程序仍在路上,但未来如何平衡控制权稳定与公司治理透明度,将是关键考验。
从行业角度看,思创医惠属于智慧医疗信息化赛道,虽然不在迈瑞医疗这类龙头行列,但在医院RFID、商业智能系统等领域有一定积累。若魏乃绪真能借此次控制权变更整合资源,强化技术投入与市场拓展,未必不能走出一条差异化路径。
总的来说,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股权变动,而是一场带有战略意图的治理重构。我倾向于观望后续动作——尤其是国资是否进一步增资、管理层是否有明确的发展路线图。眼下热闹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