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信子公司联合中标超10.97亿元海洋观测网大单,这是今年以来海洋科技领域金额最大的项目之一,标志着公司在海底观测赛道正式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作为国内海洋立体监测系统的重要参与者,此次中标不仅体现其技术实力,更可能成为业绩跃升的关键转折点。
项目细节与联合体构成
根据公告,本次中标项目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海洋科学观测网及岸基保障基地项目—硬件及软件部分”,中标金额高达10.97亿元(精确数额为1,097,068,100元),工期为730个日历天。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由联合体共同承建,成员包括中国海洋大学(牵头方)、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三亚南山港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海兰信全资子公司海南欧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这种“高校+国家级科研机构+地方平台+企业”的合作模式,凸显了项目的战略性和复杂性。
技术融合与业务拓展意义重大
从公司角度看,该项目将有力推动海兰信在海底观测网与数据集成领域的技术深化和场景应用。公司长期布局的高可靠性、强容错、易维护的海底观测系统,有望通过此次大规模部署实现技术验证和商业化复制。同时,项目涵盖岸基保障基地建设,意味着公司在“近岸+近海”立体化海洋监测体系中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结合此前海兰信已构建覆盖中国近海30海里的雷达监测网络,并参与国家海底观测网大科学装置建设,此次中标可视为其海洋观探测业务从试点走向区域级系统集成的重要里程碑。
市场反应与资金动向值得关注
尽管当前尚未披露合同具体执行节奏,但如此体量的订单对未来几年的营收贡献值得期待。参考近期市场表现,截至2025年10月底,海兰信融资余额维持在9.7亿至10.4亿元区间,处于历史较高分位水平,显示投资者对其成长性保持关注。此外,公募基金前海开源沪港深强国产业在三季度持有近50万股,也表明机构开始介入这一细分赛道。
当然,项目最终收益仍需以实际履约情况为准,且存在不可抗力导致进度延迟的风险。但总体来看,此次中标无疑为海兰信在海洋新基建浪潮中赢得了关键卡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