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于10月30日晚间发布公告,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由1500亿元提升至2500亿元,新增1000亿元额度。这一调整占其2025年三季度末总资产的13.41%。此举发生在A股市场两融余额首次突破2.5万亿元、沪指一度站上4000点的背景下,被视为对当前市场活跃度上升的直接响应。
截至10月29日,两融余额达到2.5066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招商证券自身融出资金规模也显著增长,截至三季度末达1292.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5.27%。中航证券研报指出,券商集体上调信用业务规模,既是为了满足投资者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也是为了在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信用业务收入最大化。
从财务表现看,招商证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2.44亿元,同比增长27.76%;归母净利润88.71亿元,同比增长24.08%。其中第三季度营收77.23亿元,同比增长64.89%;净利润36.86亿元,同比增长53.45%。业绩增长主要源于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收入提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加63.49%。
招商证券并非年内首家调整信用业务规模的券商。浙商证券已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从400亿元提至500亿元,华林证券年内两度上调,最新上限为80亿元。兴业证券亦审议通过相关议案,但未披露具体方案。与此同时,部分券商开始应对风险控制变化,如华林证券公告自10月13日起,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调整至100%。
  市场层面,尽管招商证券三季报显示强劲盈利增长,但10月30日股价收跌1.3%,主力资金净流出1.16亿元。同期,东方财富下跌3.25%,成交额超121亿元。中信证券、东方财富、哈投股份等多家券商均录得业绩双增,行业整体呈现复苏态势。机构分析认为,市场交投活跃带动经纪、自营等业务回暖,券商板块景气度处于高位。此外,江苏省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2.99万亿元,居全国首位,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实体经济融资环境改善,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流动性支撑。
当前两融市场的快速扩张与券商主动扩容形成正向循环,但现金流压力和风险管控能力面临考验。后续监管政策与市场波动可能影响信用业务的实际运行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