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光标(SZ300058)$ $三六零(SH601360)$ $金山办公(SH688111)$
最近和朋友深入聊了聊当下的AI行情,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市场已经把AI的“基础设施”(如算力硬件、电力)炒作到了一个高位,但真正的“应用层”(软件、服务)却显得异常平静。
为什么?市场在等什么?
我们普遍的认知是“等应用爆发、等AI-Native产品、等收入兑现”。但这可能陷入了一个误区。我们花了两天时间,以一家A股营销科技龙头(蓝色光标)为例,推演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可能性:在AI应用的“收入”爆发之前,“利润”会率先引爆。
这个逻辑的核心,不在“AI增收”,而在“AI降本”。
我们分析了这家公司2023年提出的“All in AI”战略,发现他们最聪明的一点,就是没有去“造大模型”,而是选择做“用大模型”的专家。他们没有把钱花在无底洞的研发内卷上,而是组建了一个AI团队,目标只有一个:用AI“重塑”自己600亿营收规模的内部业务流程。
这带来的变革是恐怖的。就像我们个人体验一样,过去一周的工作量,现在AI协助下半小时就能完成。当一个大型公司开始用AI“重塑”自己的创意、营销、执行、管理流程时,一场“内部革命”就开始了。
我们可以从它2025年10月底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清晰地看到这场革命的“战果”。
这组数据对比是:公司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2.49%,这是一个不错的增速。但与此同时,它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竟然是下降的!钱去哪了?研发费用同比暴增了85.84% 。
这就是“AI降本”的铁证:它在用AI(研发投入)取代传统的人力成本(销售和管理)。
这直接导致了一个“爆炸性”的结果:在营收仅增长12.49%的情况下,它前三季度的“扣非净利润”(核心业务利润)同比暴增了85.53%。如果只看Q3单季,这个数字是455.17%!同时,经营现金流也大幅改善。
这就是“极致降本增效”带来的“运营杠杆”。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董事长赵文权在8月初(当时Q3数据还没出来)有过一次保守发言(公众号上有),说未来的目标是实现“4%的毛利率”。这个数字给市场泼了冷水,因为它看起来依然是一个低毛利的“中介”生意。
但Q3的实际数据(10月底发布),完美地解释了这个“矛盾”:管理层的保守预期,是基于Q2的平庸数据。而“AI内部革命”的执行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管理层的保守估计。
因此,我们推断,这家公司正在经历两个阶段:
A1(现在):通过AI重塑内部流程,实现“极致降本”,带来利润率和现金流的“V型反转”。Q3财报就是这个“引爆点”的信号。
A2(未来):把这套成熟的“内部AI能力”(如Blue AI平台)SaaS化、产品化,对外提供高毛利服务,真正实现从“中介代理”向“AI科技平台”的转型。
当然,我们也必须时刻保持冷静。逻辑再完美,数据再好看,也可能只是“爱屋乌乌”的“幸存者偏差”。
蓝色光标是否真的能从“内部革命”走向“外部赋能”?这455%的利润增长是一次性的“烟花”,还是一个“黄金拐点”的开始?
这需要抛开偏爱,在未来的Q4、Q1财报中,继续冷静地去验证。但无论如何,这个“AI降本”优先于“AI增收”的爆发路径,为我们观察整个AI应用板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且可能更早的“信号灯”。

#收盘点评# #炒股日记# #复盘记录# #强势机会# #社区牛人计划#
《那最后,如果说你也欣赏我这种敢说敢做的实战派,那欢迎你留下点赞关注。接下来的十一月份,我陪大家一起披荆斩棘,携手共进。当然如果市场真的出现了什么风吹草动,我也会是你们的第一吹哨人,让你们平平安安的达到胜利的彼岸,那好今天文章就到这里了,我们明天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