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广告传播上市公司蓝色光标(300058.SZ)、分众传媒(002027.SZ)、引力传媒(603598.SH)和利欧股份(002131.SZ)近期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交出一份还算满意的答卷。
市场监管总局数据也显示,一季度,头部企事业单位实现平均每户广告业务收入3.9亿元,同比增加近0.4亿元。人均创造广告营收351.1万元,同比增加44.5万元。半数头部企事业单位广告业务收入实现正增长,平台企业广告业务增长较快。其中,头部企业广告业务利润向好,同比增长14.6%。
蓝色光标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42.58亿元,同比下降9.66%;归母净利润则为9550.48万元,同比增长16.01%。
分众传媒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8.58亿元,同比增长4.70%;归母净利润为11.35亿元,同比增长9.14%。
引力传媒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9.9亿元,同比增长56.98%;归母净利润为754万元,同比下降6.23%。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系电商营销及社交业务的增长所致。
利欧股份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7.59亿元,同比下降1.69%;归母净利润为1.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5.39%。从披露的信息来看,其持有的理想汽车股票造成非经常性损益波动较大,公司也表示主要系公司持有理想汽车股票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所致。若剔除此影响,利欧股份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0.4亿元,同比增长1.23%。
记者发现,人工智能领域成为广告业上市公司布局重点,企业纷纷通过技术加码构建核心竞争力。分析人士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度重构数字营销行业的底层逻辑,AI转型对于广告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例如,蓝色光标选择深化“All in AI”战略,公司CEO潘飞在致投资人的一封信中表示,要转型成一家真正的AI营销科技公司。
“去年AI驱动的相关收入中,国内与海外的场景各占50%。2025年AI驱动的收入预计30亿元至50亿元的规模,也会和公司收入结构类似,跨境营销部分约占六成,如视频类素材积累投放的部分占较大比重。”蓝色光标在业绩说明会上进一步表示,“国内主要是两部分,一是智能广告批量投放场景,另外是AI+达人批量化智能的可能性。”
利欧股份同样通过自研的AI工具与数据算法,将AI融入营销全链路,推出“全流程AI驱动”,持续深化与头部媒体平台的AI合作,助推营销内容与商业增长的深度融合。
根据利欧股份财报,其已成为字节、快手、腾讯、百度、360等头部媒体平台的核心代理商,且实现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广告代理全覆盖,成为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等品牌的头部代理商,上述业务整体合作规模突破百亿元。公司通过AI的创新与应用,实现内容生产与广告投放效率的提升。
不过,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AIGC创意内容在广告领域的渗透日益加深,无论是开源协议合规隐患,还是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如何保障AI生成内容的合法性和原创性,已逐渐成为行业需要直面的课题。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广告传媒行业同样面临很多挑战。
以分众传媒为例,分众传媒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江南春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日用消费品各细分品类持续保持较强的增长动力,各行业龙头企业在公司平台上保持了稳定的广告投放,预计未来日用消费品类客户仍将成为公司占比最大的客户类型。
但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分众传媒2024年日用消费品客户占总收入比例达到58.76%,同比增速为14.63%;而互联网、房产家居、娱乐休闲等板块则分别下滑18.98%、16.14%、22.78%,互联网公司占收入的比例已不足10%。
另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报告》,一季度,老牌互联网玩家开始了新一轮的“跨界扩张”,腾讯持续扩张短视频、社交电商和AI,阿里加码AI服务,京东则进入外卖市场。
在此背景下,分众传媒抛出了收购新潮传媒的计划,期望缓解竞争压力削减不必要的成本,但究竟是强强联合还是抱团取暖有待时间的进一步检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分众传媒旗下媒体数量为306万台,与2024年末的308.7万台相比不增反降,从侧面反映出线下广告面临市场饱和的挑战。
应收账款也是广告行业近年来不容忽视的挑战。以蓝色光标为例,从2021年到2024年,营收一路走高的同时,蓝色光标的应收账款规模也持续扩大,从68.26亿元一路增长至113.8亿元。由此带来的信用减值损失也水涨船高,2021年至2024年,其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1.54亿元、3.43亿元、4.15亿元和1.94亿元。
从蓝色光标去年整体业绩表现来看,其2024年实现营收608亿元,同比增长15.55%,创下历年新高;归母净利润为-2.9亿元,同比减少349.32%。蓝色光标表示,亏损主要受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因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过高等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