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光标同日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报。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42.58亿元,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增长16.01%。一季度业绩呈现积极向好态势,经营毛利率首次止跌回升,AI驱动收入大幅增长。
“蓝色光标已经进入一个历史上战略最清晰最坚定的时期。”蓝色光标CEO潘飞在致投资人的一封信中表示,“我们要转型成一家真正的AI营销科技公司。中国有万亿级的营销市场规模,全球化出海市场同样亦有万亿级,这两个‘万亿’市场都将迎来被AI重构的巨大历史机遇 ”。
出海业务持续攀升全球化2.0重构战略机遇
报告期内,蓝色光标主营业务持续增长,其中出海广告投放增长迅猛,营收达483.33亿元,同比增长29.36%,在总营收中占比近八成。在核心媒体合作、技术产品创新及新兴平台拓展三大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军地位。
2024年,蓝色光标在海外头部平台投放增长势能强劲,Meta、Google、TikTok for Business三大战略合作平台广告收入同比保持双位数增长。在新兴渠道战略卡位方面,蓝色光标在2024年初成为全球AI驱动效果广告平台Moloco首批核心代理,战略合作收入实现逾百倍增长。
2024年,蓝色光标启动全球化2.0战略,即从代理模式走向以技术驱动、AI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公司基于AI新范式构建的技术壁垒,推出海外程序化平台BlueX和 AI云原生增长引擎BlueTurbo AI DSP,不断优化出海市场结构和毛利率结构。
蓝色光标积极开拓海外本地化市场,继美国、新加坡、日本、荷兰、越南之后,在泰国、加拿大和沙特、巴西等地新设分公司和独立办公室,以本地化运营为核心,通过深度服务推动业务扩展。接下来,蓝色光标将继续扩张海外办公室布局,未来将在东南亚、欧洲、南美市场新增设3-5家分公司。
蓝色光标在2015年前瞻性布局出海业务,推动公司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接下来,全球化2.0战略巩固公司的领先优势,进而实现发展的跃迁。
全面进击AI时刻 AI驱动收入同比增长超10倍
当前,在营销科技领域,AI引发的技术变革已改写产业格局。
蓝色光标在2023年初提出“All In AI”,与全球科技巨头共同深化AI应用并共建AI大模型生态,推出自研行业模型BlueAI,不断推动营销商业模式进化升级。目前,AI已经覆盖蓝色光标95%以上的作业场景,对整合营销、智能广告、全球化出海等业务的总体效率提升60%—1000%。
如今,AI服务已成为蓝色光标获取新客户、争取新预算的重要引擎。蓝色光标已为约600家客户提供AI服务,落地1500个AI驱动的营销案例。2024年,蓝色光标AI驱动的收入达12亿元,同比增长超10倍。预计2025年,AI驱动收入或将实现30亿元至50亿元。
2025年一季度AI驱动收入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未来AI驱动的收入将突破100亿元。”潘飞表示,“百亿AI收入有三个关键衡量标准:高毛利、高AI浓度或AI驱动新收入形态。蓝色光标未来70%-80%的收入都需要用AI驱动一遍,变成高质量的收入。”
在出海和国内营销业务场景上,BlueAI正在成为公司内部AI应用的新引擎。目前,BlueAI已经覆盖蓝色光标一半以上的案例,内部孵化了约100个智能体。2025年,蓝色光标与营销场景相关的数据标注量预计将达到2亿左右,API token调用量将接近千亿规模,这些都将成为蓝色光标AI基建“智能涌现”的基石。
AI战略驱动下,蓝色光标持续推进组织变革与人才战略的协同进化。两年来,公司已构筑起近300名产品技术人才与200名AI Native种子人才组成的创新矩阵。这些高密度的AI人才形成的核心壁垒,将成为蓝色光标在AI赛道跑得更快的重要原因。
AI+xR融合创新构建新文旅新生态
当前,蓝色光标元宇宙业务以“AI+xR”技术为核心,深耕数字文旅布局和产业生态,迈向了“技术+内容”的新发展阶段。
2024年,蓝色光标推出的“华夏漫游”系列解决方案,通过沉浸式大空间与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重构与商业价值转化。目前,蓝色光标“华夏漫游”IP已经构建三大标杆项目:北京“中轴奇妙夜”、四川剑阁“三国古道——千年奇遇剑门关”、江西南昌“千年一序滕王阁”。
蓝色光标构建了“数字内容+物业空间”两类资产,历时三年搭建完成数字人IP、沉浸式空间3D模型等核心资产库,进入实体空间资产开发与商业化运营阶段。2024年,除了VR大空间项目在多地落地,蓝色光标也为吉林文旅、上海豫园、四川眉山等区域打造数字人,并深度参与宣传推广。同时,公司在国内顶尖文旅景区及国家级博物馆创新体验空间拓展取得突破,不断完善自运营体系,为提升经营效率、构建商业模式闭环奠定基础。
经过三年战略探索,元宇宙相关业务整体迈入更加聚焦的新发展阶段。未来,蓝色光标将继续强化AI+xR技术底座,打造全球领先的文旅科技品牌;深化“数字人+xR场景”常态化运营,构建文化IP活化新范式;依托内容营销与出海优势,推动中国文化科技解决方案走向世界。这种“技术赋能文化传承,商业反哺文化创新”的良性循环,正在重塑文旅产业的价值创造模式。